“吃香”的老师从来不是被逼着进步的
人无完人,没有人会成为别人眼中完美无缺的人,作为老师,受到来自校领导、学生、家长、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评判,不可能做到令所有人都满意。中教君列举“最吃香”的老师,不是为了让老师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更不是教老师们急功近利地把心思都花在揣摩领导的喜好上,而是为老师们的努力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因为老师们从来不是被逼着进步的,老师们也有着自己的“心气儿”!
能不能“吃香”,离不开环境的风格
有老师曾这样说,要客观地回答“校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个问题,应当联系并思考另一个镜像问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校长”。如果一个人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自然就很难得到环境的包容和认可。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只能将主要矛盾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于老师来说,做好教学工作和行政任务是最重要的,能够尽自己所能将分内之事做到最好,至少不会辜负成为老师的初心与理想。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校领导和老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教育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大写的人。
因此,如果您身处的教育环境并不如自己所愿,一方面可以从自我出发,主动去改变、适应环境,一方面也需客观看待这其中的辩证关系,切勿过于烦恼困扰,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老师们的成长动力来自自身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的物理老师张文虎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们组成了一个零基础研发团队,为本校的老师们研发了一款教学云系统,通过该系统,老师可以快速批改数百份作业,并生成作业大数据,学生还能用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登录系统,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因此,老师们称该系统为教学“神器”。
从2012年底正式研发开始,张文虎等3位老师几乎所有的周末和夜晚都在电脑前度过。零基础的他们只能靠自己从网上搜教学视频、自学自练,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对张老师和团队来说,支撑他们咬牙做下去的最大动力还是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追求。
“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当老师总要有些情怀。能从繁重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让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提升物理成绩,再多辛苦也值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老师们无论是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还是通过自主学习取得进步,都是源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源于自己对作为老师的负责与担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