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什么样的老师最吃香?原来他们都有这些特点!(2)

      凭什么他就受器重,我却不招待见?

      坊间流传有的校长把手下的教师分为四类:有才但不听话,听话但无才,既有才又听话,既无才又不听话。这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姑且一听。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校长也是人不是神,任谁当校长,会不喜欢既听话又有才的老师,讨厌既无才又不听话的老师呢?

      重庆天府中学的王勇,曾以校长和师兄的双重身份到某学院为学弟学妹做教育演讲。他说道,老师与校长相处其实也有艺术。排在第一位相处之道就是不要处处为难校长。因为校长需要出面协调学校方方面面的事务,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管理者层层往下安排工作,如果一名教师这也有意见,那也不服从,矛盾层层上交,最后回到校长面前,校长不会对这名教师有很好印象。

      更重要的是,办好学校对校长而言也是一项重要而伟大的事业。校长需要一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同伴一起努力去实现教育理想。如果某位老师的想法常常与校长的教育观念和发展理念相左,校长不得不担心自己布置下去的任务老师能够认真地去执行。长此以往,校长也只好对这位“太难侍候”的老师敬而远之,甚至弃之不用。

      逃过校长“火眼金睛”,又遭学生“挑三拣四”?

      老师直接面对学生,学生们的评价对老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改进甚至自我肯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说过校长之后,咱们再来看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我喜欢阳光积极的老师”

      有权威研究数据表明,决定一个教师教育功效的重要因素不是他的学历,甚至也不是他的能力和经验,而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一个处处抱怨、斤斤计较的老师不会教出拥有阳光、健康心态的学生。

      阳光积极不等于要求教师放弃个性,也不能说性格内向就不阳光积极,而是需要教师要懂得与人交往、沟通。

      “我喜欢会夸我、给我自信的老师”

      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和批评产生的影响往往比父母还要明显。夸奖和批评相比,自然是夸奖会给人更大的激励作用,善于夸奖的老师,往往树立更加正面的形象。

      想要学会夸奖就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老师,我学习成绩差,融入不到班级环境里,我觉得班里很多同学都看不起我,父母也对我放弃了……我该怎么办呢?”班上一个不活跃的孩子通过小纸条告诉涿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年级组长、优秀教师郝青严。

      郝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自己说出的心里话,尤其是对于学习或其他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孩子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孩子集体荣誉感强烈,讲义气、重感情,而且很有个性。于是郝青严让他担任卫生委员,给他制定工作计划和努力目标,同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也多鼓励孩子。一学期下来,孩子变得自信了,成绩也明显提高。

      “我喜欢上课有趣的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常常伴随笑声,谁又会放弃这样的老师而去选择枯燥无味的课堂呢?

      人类的心理与生理成长规律决定,中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抽象枯燥、难度较大的课程学生尤其容易分心。如果老师用有趣的方式授课,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

      很多“段子手”老师爆红网络,不少人对此提出非议。其实老师们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兴奋的状态,爱上自己的课堂。当然,要活跃课堂氛围也不一定非得变身段子手。

      归根结底,有趣地上课一方面要求老师对所授知识驾轻就熟,掌握到如数家珍的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克服惰性和倦怠,不断琢磨上课的新花样,不断给“旧酒”换上“新瓶”,甚至“新瓶新酒一起上”,让课堂翻转起来、活泛起来。

      北京57中校长刘晓昶说:“摆脱了思维定式的束缚,年轻教师的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林晗枝
      印度跨年夜大批女子遭大规模性侵
      王思聪在马尔代夫包下海岛 场面奢华气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