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别以为有了“绿卡” 美国大学毕业的就好就业

      Colin Chu曾经是国内一家大型移民中介机构的市场副总裁。经他之手,200多位国内高净值人士成功办理了美国EB-5投资移民。不过,Colin现在的身份是美国蔓藤教育的合伙人。

      美国蔓藤教育是一家专门从事留美中国学生当地实习、就业的服务机构。从美国投资移民专家,到美国实习、就业导师,Colin如此“跨界”的原因,则是迫于那些获得美国“绿卡”的投资移民客户的请求。因为这些客户的子女,尽管持有美国绿卡,但却面临着美国大学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高净值阶层投资移民美国的目的,很多都是为了子女美国留学、美国就业考虑的。

      众所周知,中国留美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当地居留就业与美国学生完全不处在一个“起跑线”上。由于国际学生没有美国身份,不仅需要申请工作签证,而且必须通过“摇号”决定能否居留美国。为此,很多中国留学生根本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最终不得不“裸归”回国。

      但是,持有美国绿卡的中国留学生,除了不具备选举权外,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基本与美国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在美国就业、择业完全不受身份的影响。因此,不少学生家长在子女留学之前,通过美国投资移民提前获得“绿卡”,使得子女获得美国教育以及就业方面的便利。

      然而,一些持有美国“绿卡”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Colin讲了一个例子:一位客户的儿子在洛杉矶的一所大学就读,并且父母在当地高档华人社区买了房子。同时,由于有了美国身份,这名中国留学生也不必担心学业成绩不佳而被取消留学生身份。结果,他不仅经常旷课,而且还出现了多门学科不及格。尽管这名学生最终从大学延迟毕业,但却被美国企业拒之门外。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美国并不少见。这也是促使Colin回到美国并加入蔓藤教育的主要原因。他坦言,持有美国“绿卡”的中国留学生在教育、就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如果“绿卡”学生自己不努力,自然无法实现身份国际化向人才国际化的转变。在美国就业竞争中,当地用人企业宁可选择优秀的国际学生,而放弃持有“绿卡”的“美国学生”。因此,此番回到美国的主要目的,也为了帮助中国投资移民客户从“成功移民”走向“移民成功”。

      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1万个移民签证名额划拨给EB-5投资移民项目。其中,中国高净值人士占据了绝大部分名额。对于国内高净值群体而言,投资移民的一个关注点就是子女教育以及职业发展。可是,在子女海外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少专业的学业规划、职业辅导,贻误了个人成长的关键学习期。

      Colin认为,中国移民客户通常自己仍在国内打拼,而将子女送往海外留学。很多“绿卡”中国留学生看到父母不在身边,而且拥有了美国身份,反而容易产生惰性,也不像大多数普通留学生那样用功学习、积极实习,以为“60分万岁”就可以了。这就为“毕业即失业”埋下隐患。

      实际上,美国职场还是为美国学生准备的。美国的教育体系从小培养美国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则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很多美国身份的中国留学生却没有经历过美式教育,依然停留在“中国式思维”,故而并没有与美国学生站在就业的“同一起跑线上”。

      Colin建议持有美国“绿卡”的中国留学生,首先,需要走出中国圈子,通过志愿者活动、企业实习,逐步融入美国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其次,借助自己的身份努力拓展校友资源、导师资源等人脉关系,获得企业“内推”实习、就业机会;第三,加上职场准备,掌握基本职场礼仪、面试流程等内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风格。

      不难看出,就像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一样,美国身份的中国留学生所持有的“绿卡”也仅仅是一块“铺路石”,至于能否成功走入美国企业,关键还需要学有所成,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责任编辑:林晗枝
      印度跨年夜大批女子遭大规模性侵
      王思聪在马尔代夫包下海岛 场面奢华气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