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80%的美国留学生来自中国 中国家长知道吗?

      小蔡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商业经济(Bussiness Economic)专业大二学生。她所在的大学位于加州,在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位列前40。一年前,小蔡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暗自庆幸自己能够被排名如此靠前的美国大学录取。

      但是,小蔡现在不得不为自己未来的前途担忧。在她看来,自己就读的商业经济专业完全可以用“中国班”来形容,因为80%的同学竟然都是来自中国。除了上课之外,同学之间几乎没有英语交流的氛围。有时小组讨论课,同学们甚至直接用汉语发表意见和看法。

      所幸,小蔡所在的美国大学对于英语教学控制得十分严格。面对如此众多的中国学生,有一位华人教授曾经使用汉语进行授课。此事被校方知道后,直接解聘了那位华人教授。

      小蔡自己也想不明白,每年花费将近40万元留学美国,感觉怎么像是在国外上“外教课”?

      为了摆脱“中国班”的尴尬,她在大一一个学年都泡在图书馆里,认真阅读各种书籍。但是,小蔡发现,离开“中国班”却未必能够真正融入美国大学。于是,从大二开始,小蔡积极参与学生会的工作,并且定期去健身,期望能够给予自己的美国留学生活一个全新的改变。

      其实,美国大学专为中国学生开设专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越来越将国际教育当作一项经济收入。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留美学生对于美国的经济贡献达到358亿美元。其中,中国学生功不可没。

      事实上,在2008年之前,美国留学签证难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生的一大难题。但是,从2008年起,美国逐步面向中国放开留学政策。美国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转变,一方面,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不无关系。

      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政府出现巨大的财政赤字,不得不减少公办学校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办大学开始逐步增加招收国际学生的数量,以填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同时,国际学生数量的增长,也拉动了美国内需,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当然,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也让美国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面向中国学生敞开留学的大门。因此,自2008年起,留美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开始超越其他国家,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2015至2016 学年,中国学生以31.5%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位,同比增长8.1%。这是中国连续7年居于留美生源大国第一位。

      目前,美国大学数量超过4000所。面对国际教育创造的巨额收入,美国大学之间也存在争夺中国学生的竞争。为了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一些美国大学不惜“定制”中国学生课程。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商科是最为热门的专业。于是,美国大学增设了不少与商科相关的新专业“扩招”中国学生。

      然而,当前的美国就业市场,最为稀缺的还是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至于商科毕业的学生,面对美国的就业难,所能做的只有拿着一纸“洋文凭”打道回府了。想必这也是美国相关部门最愿意看到的结局。

      由此可见,小蔡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在她的身边,很多中国来的学长,只能在餐厅等地打工,从事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根本谈不上实习乃至就业的机会。这也是她备感茫然的地方。

      如果没有良好的实习经历,小蔡不但难以实现美国就业,而且回国就业也将困难重重。如今,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海归”变“海待”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出国留学除了一纸“洋文凭”别无长处。但是,身在国内的家长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责任编辑:林晗枝
      印度跨年夜大批女子遭大规模性侵
      王思聪在马尔代夫包下海岛 场面奢华气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