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日前,台湾地区2018年“九合一”选举正如火如荼开展,岛内蓝绿等各方政治势力为了抢食包括22个县市长在内的11047个公职位子,不断轮番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戏码。

然而拨开热闹喧嚣的政治迷雾,往深处看,往远处看,就能发现选举竞选表象背后已经隐藏了台湾社会民意结构及政治格局变动的新密码。尤其是风靡全岛的“柯文哲旋风”、“韩国瑜现象” ,更是透露了岛内社情民意新的脉动,折射出岛内民众对既有政治格局、民进党全面执政地位的强烈不满,也寄托了岛内民众对新型政治力量新的期待,成为此次“九合一”选举最热闹也是最亮的看点。从诸多的选举态势看,至少反映出岛内社会民意出现了如下几点重大变化:

第一,民进党施政不得人心日渐显露端倪。 此次选举是民进党首次取得全面执政地位后的举行的首场重大选举,被认为是蔡英文与民进党当局的“执政期中考”。然而目前岛内各界普遍看衰民进党的选情,普遍认为民进党的县市长席次与得票率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

民进党的选情之所以不被看好,根本原因在于蔡英文当局的执政政绩实在太差 。蔡英文当局虽然上台仅两年多一点,但是已经早早丢掉了岛内多数民众的信任,败光了民进党在野8年累积的民意支持。不到两年时间,蔡英文当局的施政满意度已经降至不到三成,不满意度已经超过六成,“完成了陈水扁、马英九6年才完成的丢失民心任务”。

正因如此,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从一开始就背负了这个巨大的包袱前行。蔡当局“荒腔走板”的系列施政,得罪了劳工、青年、军公教、基督教徒等多个群体,让民进党各地的候选人从披上绿色战袍那一刻开始就要去挽救这些群体的支持。这些丢掉的选票,有的重新回流到国民党候选人手中,有的则流向了绿营“小老弟”时代力量的口袋。

总而言之,民进党选票流失的迹象已经在全台各地出现,只不过是最终会掉多少,还有待选举结果的最后检验。

第二,“重民生轻蓝绿”的新政治取向渐成风潮。 此次选举最热门的两位候选人无疑是被称作“北柯南韩”的柯文哲与韩国瑜。

其中,柯文哲是四年前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四年后的今天,即使民进党不再礼让,但依靠“非典型政治人物”的个人特质以及独特的政治操作手法,政治温度依然维持,星光依旧灿烂。而韩国瑜则是这次选举“最大的发现”,也是近期岛内选举最热门的候选人。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空降高雄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硬生生的将与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差距近三十个百分点的民调支持度拉到个位数,并于近日实现反超,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

然而深入探究柯文哲、韩国瑜异军突起的社会原因可以发现,他们的出现既呼应了“超越蓝绿”的新需求,又契合了“重经济民生、轻蓝绿色彩”的政治需求。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岛内民众已经看厌了蓝绿无原则的政治恶斗,也看破了政治人物高喊的空洞口号,猛然间出现一位“傻得有点天真”的外科医生以及一位说话直白的卖菜郎,顿时觉得无聊、荒谬的政坛吹来了一股清风,自然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选民的追捧。

这两位政治明星及时抓住了民众“厌恶蓝绿”的心思,摒弃了传统的蓝绿意识形态,打造出“淡化蓝绿甚至超越蓝绿”的形象,从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民意支持浪潮。 到目前为止,柯、韩两人的政治行情“天花板”到底在哪还是未知数,但不管如何,这两人的出现至少启示了岛内政治人物,尤其是“重经济民生、轻意识形态”特征更为明显的基层选举候选人,若想取得大多数选民的“芳心”,就必须放下浓厚的蓝绿意识形态,多着墨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经济、民生议题。

第三,“庶民政治”的时代潮流有抬头之势。 此次选举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选民对现有精英政治的不满与庶民政治的追捧。

从岛内政治演变的规律看,经过二三十年民主化的发展,政治结构有日渐固化趋势。无论是长期掌控台湾地区政权的国民党,还是1986年成立、2000年初次掌权的民进党,经过几次政党轮替,均获得了政治利益分配的机会,成为普罗大众眼中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以往被认为是“穿草鞋”出身的民进党,在三次获得政权后,逐渐“穿上了皮鞋”,成为了新兴的政治精英群体。

随着国、民两党的精英化以及轮流对台湾政权的把控,普通大众的民意更加不受到重视。长此以往,民众对精英政治的不满逐渐累积。一旦碰到“看起来跟自己一样”的人物出现在台湾政坛,众多普通百姓便“欢呼雀跃”,心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于是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追捧其这样的“庶民政治领袖”。柯文哲、韩国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他们均非政治精英阶层出身,柯完全是跟政治无关的外科医生,韩尽管担任过民意代表,但被国民党冷落二十余年,打出的形象是“卖菜郎”,自然赢得普通百姓广泛支持,成为平头百姓参与政治利益分配的精神寄托。

第四,新媒体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台湾选举形态。 此次选举的演变趋势再次显示,岛内选举的竞选形态、传播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四年前台湾的政治人物还对新媒体强大的竞选功能有所怀疑的话,今天如果还有人胆敢忽视新媒体在竞选中的作用的话,只能用“鼠目寸光、自掘坟墓”等词语来形容了。

四年前,缺乏政党资源的柯文哲之所以成功松动号称“国民党大本营”的台北市最终当选,除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外,新媒体的政治营销可以说功不可没。如今,没钱、没人、没资源的韩国瑜之所以能够在高雄掀起“韩流”,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韩国瑜看到并掌握好了新媒体在选举中的巨大功效。他们通过这种廉价的竞选手段,成功制造选举话题,吸引年轻的网民与网络媒体关注,进而带动传统媒体的跟风报道,将影响力从线上成功延伸到线下,无不彰显出新媒体在台湾选举以及政治运作中的巨大作用。

总而言之,仅剩不到一个月的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充满看点。“九合一”选举折射出的诸多新现象,无论是“反蔡”、“反民进党”的新民意,还是“厌蓝厌绿、渴望第三势力”的新呼声,或者是网络新媒体、大数据等新竞选手段,都在昭示着岛内社会民意结构、政治运作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对于所有关注岛内政治社会变化的人们来说,这些变化的迹象值得密切关注、深入探究。

(范笃文,作者系涉台问题专家)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BROMPTON JUNCTION福州东百中心全新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