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中国重金吸引在美科学家回国 科学家也需成就感

      香港《南华早报》29日称,中国近年来加大力度,通过经济上的刺激措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及激发爱国情怀等方式吸引许多在美从事过国防科研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并称这种努力“已经在军事上取得回报”。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出现中国吸引科学家回国从事军事研究的论调肯定有美国对此警惕的原因在其中。事实上,很多华裔科学家回国,本身是中国发展的结果,美国提供不了相应的工作机会,而中国有需求,科学家自然愿意回国。

      这种情况不只是存在于中国科学家当中,其他国家科学家也有。美国人才过剩,许多科学家并不只追求福利,也需要成就感,自然想回到祖国寻找机会。

      《南华早报》称,中国力争吸引回国的科学家通常供职于与美国核武器项目和其他军事研究相关的实验室,包括美国原子弹的发源地、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在美国核武器计划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此外还有美国航天局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等军火制造商。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这些科学家回到中国后,参与了超声速武器开发,以及新型潜艇设计,“新潜艇或能无声无息地在美国西海岸附近巡逻”。

      报道称,不清楚已有多少在美从事国防科研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但LANL就有不少。报道介绍说,LANL有大量国防研究设施,包括用于武器研究的超级计算机和粒子加速器。LANL近1万名员工中,超过4%是亚裔。

      报道特别提到曾在LANL工作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称他为中国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报道称,去年4月,中国研究人员对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进行测试,该飞行器的时速达1.1万公里。运用相关技术发射核弹,能在1小时内将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现有反导系统将难以对付。

      报道援引一名安全专家的话称,美国政府已认识到人才流失问题但无能为力,因为科学家有选择工作地点和为谁工作的自由。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席刘易斯则宣称,中国科学家是“中国间谍招募的目标,需要格外注意”。

      不过《南华早报》援引一名知情研究人员的话称,他不认为陈十一从LANL带回了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他的研究主要是理论上的,处理的是科学问题而不是技术细节”。曾在LANL工作8年的厦门大学教授杭纬表示,科学家回国“只是一份工作”,不应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1999年,美国曾指控在LANL工作的华裔核物理学家李文和为中国窃取美国核武器机密。但由于缺乏证据,相关指控于2006年被撤回,此事引发该实验室很多华裔科学家的不安。据《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了解,美国政府不仅对涉及军用,对涉及民用的高新技术保密级别也非常高,外泄基本不可能。过去几年华裔科学家“被间谍”的事件不断发生。其中比较有名的案例是2015年对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向中国提供敏感技术”的指控,结果进行数月调查后,美方承认“把最核心的证据弄错”。

      张家栋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美国回国发展的技术人才各领域都有。媒体报道提到的LANL等多家实验室都是核实验室,它们的黄金时期是冷战时期,这些实验室目前不处于核研究前沿,在美国军工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不高。张家栋认为,技术分很多种,每个人所知晓的技术有限。美国主要实验室中,科技结构和科技领导权都在美国人自己手中。华裔科学家知道的东西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真把一些技术带回中国,作用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美国学者宣称科学家成为中国间谍招募的目标,这种说法是无中生有,充满偏见。西方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一直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努力获得的,不可能是通过“窃取”美国的技术取得。华裔科学家在美国被冤枉的例子很多,事实证明根本没有证据支持那些指控。 

      责任编辑:庄婷婷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 每位参观者收费5元
      晋江塘东村海上沙堤宛如海中玉带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7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