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永定湖坑南江村:红色“小延安”的巨变(图)

在美丽的红色小延安南江村采访。

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土楼,分布于玉带般的小河两侧;沿溪而建的长长游步道,整洁而舒适。小桥、流水、农民公园、停车场、乡村客栈……传统韵味浓郁的村庄,透出明亮的现代气息。

9月7日,我们参访团来到素有“小延安”之称的永定湖坑镇南江村,探访她的光辉历史,见证她的现代容颜。令人惊喜的是,昔日闭塞落后的南江村,如今已建设成为美丽的“好江南”。

红色印记

走进南江村,“保持红色政权”、“工农红军万岁”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村干部告诉我们,68年前,南江村诞生了中共闽西第一部地下电台,并一度放在土楼,与延安方面直接联系。

原来,包括南江村在内的湖坑镇南溪片区,曾是一片红色热土——1936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同志来到南溪进行革命活动,南溪各村纷纷成立党支部,并建立游击队,之后邓子恢、刘永生、魏金水等同志均到南溪指导闽粤赣三省的革命工作,南溪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

1942年,根据党中央方针,党的干部和基层武装转入山区基点村,保存力量开展生产自救,闽粤边工委机关干部和电台工作人员转移南江村等地进行开荒生产、架设电台,与延安保持联系。这里由此成为闽粤边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赢得“小延安”之美誉。

发展脉动

解放后,因为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中的南江村经济长久得不到发展。“过去我们村十分落后,一片脏乱差。”村支书江道明坦言。

南江村山多地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柿子和外出打工,收入微薄。穷则思变。村两委请来农业专家给农业产业“把脉、开方”,首先嫁接改良4000多亩的柿子品种,培育早熟柿子,避免了“扎堆”入市。

紧接着引导农民对3000多亩竹山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在竹山养羊,提高综合生产效益;此后又引进数百亩生姜、百香果等特色果蔬种植。如今,南江村的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了示范基地。

“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生产,看到有效益村民自然跟着种了。”村委会副主任江建波率先种了30亩早柿、30亩生姜作示范。如今全村已有200多人从事规模种植业。

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000多元。

美丽家园

经济发展了,家园建设也要搞上去。2006年,依山傍水的南江村开始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但刚开始工作并不顺利。

党员干部再带头,分片义务清理河道、公共区域垃圾,渐渐感化并带动了群众。如今,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和自觉。

据介绍,2006年以来,南江村累计拆除空心房7000多平方米,猪圈和旧茅厕600多间,并利用拆后土地建设停车场、农民公园、公厕、垃圾池、游步道等,全村环境大为改观。

旧貌换新颜,南江村一跃成为全国宜居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去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责任编辑:陈锦娜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闽侯县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大会今日召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