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七十多年前的这段感情一直铭记在张淑英老人心里

七十多年前的这段感情一直铭记在张淑英老人心里

志愿者将两人的老照片PS在一起

志愿者将两人的老照片PS在一起

海峡都市报记者 周德庆/文 包华/图

感动理由

这是一段家国情怀的故事,一段跨越战火的爱情悲歌。

78年前,他许身报国,从此一去不回;其间,无论是战火纷飞、政权更迭,还是家庭重组,她始终把他放在心里,等待他的归来;77年后,双鬓已斑白的她,终于在海峡对岸见到他的灵位。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这段尘封的爱情故事,没有你侬我侬的甜蜜,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在岁月的洗涤、时代的更迭中,显得如此珍贵。

她叫张淑英,今年94岁,福州台江人,现居重庆。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跨越一生寻找亡夫的故事,感动了上百万的读者、网友。很多人把这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比作中国版的“白桦林”。

长别在战场 一句话等了一辈子

去年10月,在小儿子李长贵的陪同下,93岁的张淑英老人,从重庆飞到台北,再一次给前夫钟崇鑫的亡灵烧香敬烛。这也许是她最后一次来看钟崇鑫了,“抗战胜利70年了,你的名字、你的牺牲,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你可以安息了。”

钟崇鑫是重庆荣昌人,1937年12月12日,时任国民革命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的他,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于雨花台阵地。自14岁在福州西湖一见钟情后,结婚两年,两人聚少离多,但丈夫对她的好,她一直记在心里。

1937年的8月12日(农历七夕),在江苏常熟汽车站,张淑英与丈夫告别。分别时,钟崇鑫突然从背后抱住了妻子,流着泪,“阿妹,等我回来。”

第二天,淞沪会战爆发,钟崇鑫投身抗日杀敌战场。战火纷飞中,钟崇鑫陆续给妻子写过几封信,告知战事残酷,“今后,请你自己保重”。随后,战事恶化,两人音讯全无,张淑英也颠沛流离,辗转回到钟崇鑫的老家重庆。

“阿妹,等我回来”,为了这句话,张淑英一直在等。1944年,她才从钟崇鑫战友的信中,得知丈夫阵亡的消息,“在他的老家,我眼泪都快流干了”。

1949年,母亲和弟弟邀请张淑英一起去台湾。“我不走,我要等他回来,虽然他已经为国捐躯,可他的尸骨埋在哪里,每年有没有人为他烧香敬烛?”张淑英告诉母亲,她会一直留在重庆,等丈夫的亡魂回家。

直到2014年,双鬓已斑白的张淑英,才完成了这个心愿。

苦寻二十六载 终于找到他的灵位

母亲和弟弟去台湾后,因生存的重压,张淑英改嫁,先后育有二子一女。为了全家人的安全,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张淑英把以往的信件、照片全部销毁,也将“钟崇鑫”的名字深埋在心里。

1988年,张淑英的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先生已经去世,老人第一次向儿女提出寻找钟崇鑫亡魂的要求,“做人不能忘本,钟崇鑫是为国牺牲的英雄,他的亡魂应该有个归宿。”

李长贵告诉海都记者,这是子女第一次知道“钟崇鑫”的故事。孝顺的子女理解母亲的心愿,可无论是南京、上海,还是重庆荣昌,子女跑遍各大历史博物馆、抗战纪念馆,还是没有找到“钟崇鑫”的下落,哪怕是一张照片。

2014年,李长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组织。在全国热心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钟崇鑫在黄埔军校就读时的照片,并将两人的照片通过PS合成在一起。此外,在台北,还有祭奠钟崇鑫的牌位。

当年11月,在台北钟崇鑫的灵位前,老人痛哭流涕,上完香后,她把70多年的思念,一句一句地说给亡夫听。

丈夫战死沙场为“大家”,妻子痴心守候为“小家”。此事经海都报报道后,感动了上百万的读者、网友,特别是福州市民,他们为张淑英这位福州女儿骄傲。(相关报道详见海都报2014年12月11日A06版、2014年12月12日A06版)

终于找到你,哪怕我已两鬓斑白。张淑英告诉海都记者,战火纷飞下的爱情,没有甜蜜的浪漫,却有一生相随的简单承诺,“有一天,我也走了,在地下,我想我可以很欣慰地面对他,告慰他的亡魂了。”

责任编辑:黄小群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录取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防部:美方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