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灯厂宝座还坐的稳吗?梅赛德斯也要玩儿大灯了

      七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第一盏灯-在中空的岩石里,类似苔藓的物质浸润在动物脂肪里,点燃后,照亮了人类被黑暗支配的恐惧。日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以“光语me境”为主题的梅赛德斯-奔驰设计科技日,在北京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启幕,展开一场探寻光的设计表达与智能科技的精彩对话。

      体验读图模式

      ●初识Mercedes Me

      有人说,照亮前方的不是理想,而是电灯发出的光芒。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灯光彻底把人类从黑暗中解放了出来,大大增强了人类的活动时间以及范围。

      130年来,梅赛德斯-奔驰从未停止对于光的孜孜探索,始终以领先的照明设计点亮世界。此次将灯光定为设计科技日的主题,期待能继续自奔驰之眼深入发现世界之美。

      ●黑科技,全新长轴距E级灯光设计解读

      全新长轴距E级车以光将设计与智能完美融合,智能的几何多光束LED大灯、64色环境氛围照明系统以及星辰LED尾灯,开创了未来智能照明的新局面。

      作为汽车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不断以领先的照明理念引领光明的前行之路。早在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四轮汽车便率先使用蜡烛灯,为夜晚行车照亮前方。从那时起,梅赛德斯-奔驰先后将白炽灯、卤素大灯等时代前沿技术应用于汽车照明,为人类的汽车出行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光明的道路。

      其独特的设计更创造了堪称典范之作的“四眼大灯”,这一独特的设计语言很快成为E级车的标志之一,成就了“用奔驰的眼睛看世界”的佳话。2006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全球首创的智能照明系统用于E级车,开启了汽车照明智能化的全新历程。2013年,作为历史上全球首款“零灯泡”、采用全LED发光元件的量产车型。第十代S级车驱动着人类进入了LED照明新时代。而在这款车诞生一年之后,CLS运动轿车便率先采用了多光束LED大灯,带来独一无二的主动照明功能。

      不仅如此,梅赛德斯-奔驰也不断突破着灯光设计的窠臼,力求灯光与人类情感的深层连接,为客户带来美感与舒适的共鸣。从1998年起,梅赛德斯-奔驰首次在S级的中控台上方设置了聚光灯,奠定了“环境氛围照明系统”的基础;2009年S级上又采用了三种颜色的环境氛围灯光。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究中心、高级设计中心总监李一焕先生所说:

      “汽车灯光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定义一款车的个性。此外,灯光设计能够直观地呈现车辆现代化、高科技的视觉效果。”为此,梅赛德斯-奔驰不仅以灯光指引人们前行,更用灯光表达情感,不断为人们带来灵感启迪。

      来自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现场讲解:

      同时主动减弱对反光区域的照射强度,确保每一处照明快速、精准并均恰到好处,毫无突兀感。

      继2014年和2015年成功发布后,设计年鉴继续集合了中国过去一年中在平面、交互、时装、室内设计以及汽车等领域最一流的设计。从2014年起,梅赛德斯-奔驰便精诚竭力,旨在向世人展现中国各领域优秀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设计的强大力量与独特价值。而在“心所向,驰以恒”的品牌主张指引下,梅赛德斯-奔驰希冀通过设计年鉴,激励更多设计师对艺术的恒久追求,同时,也启迪着更多中国客户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总结

      截止今日(在11月8日期间),“光语me境”梅赛德斯-奔驰设计科技日活动将继续在集美食、艺术和时尚生活方式于一体的北京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向公众开放,对光和艺术敏感的小伙伴不妨前往感受一番奔驰哲学与设计之美。

      责任编辑:庄婷婷
      土豪小伙远赴美国买退役波音737收藏 卖家还不包邮
      阔太熊黛林很接地气 打扮休闲选购厕所泵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