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的相关配套,特别是妇幼保健和义务教育方面的配套,受到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
教育配套
建立代课教师库
眼下,适龄老师去生一胎、二胎,教师岗位出现空缺,孩子们怎么办?长远看,多年以后可能出现学位不足情况,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如何解决?
据市人大代表、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文莉了解,仅思明区目前就有2000名处于生育适龄期的教师。为了弥补短暂的师资不足,代课老师受到各学校青睐,但代课教师时常遇到人选不合适问题,为此,陈文莉建议建立代课教师库。
此外,陈文莉还建议将退休3年内的老教师请回来,有需要的时候请退休老教师“出山”。“在这些老教师精力、热情比较高涨的时候让他们重返讲台。”陈文莉补充,“科学合理的津贴是前提。”
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学位不足情况,陈文莉认为应提升民办校的办学水准。陈文莉建议,在民办教育准入门槛及监督方面下大功夫的基础上,还应该留意、引进有教育情怀、格局的优秀教育者,引进优质、具有独特性的民办教育。
医疗配套
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
今年刚刚当选的“80后”代表、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二孩”妈妈,她提出关于“二孩”配套的建议,既立足社区工作实际经验,也从自身真实感受出发。
“从去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在与居民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许多居民对于相关配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担忧。”陈建萍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畸形筛查是孕妇必做的检查之一,但目前这种检查集中在三甲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甲以下的医院大多是没办法做这种检查的”。
陈建萍指出,“二孩”政策放开后,孕妇人数大增,做检查更不容易了。“孕妈们只能上大医院去排队做检查。一般要至少提前三个月,也就是说一怀孕就要去排队。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居民幸福感。”陈建萍建议市里要适应“二孩”政策的新形势,在妇幼保健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责任编辑:林航
- 大学生做家教攒学费 只为圆“教师梦”2017-10-12
- 今后厦门湖里区将统一在六月底面向社会发布编外教师招聘信息2017-10-09
- “陈君恩劳模工作室”挂牌 系福州特教行业首个劳模工作室2017-09-11
- 乡村小学仅有3名学生 教师称不会放弃一名学生2017-09-11
- 高校美女教师穿旗袍汉服迎新 新生乐开了花2017-09-07
- 福州将设专项奖励金 鼓励市民举报出租车违法行为2017-08-21
- 福州市中小学将配备1至2名专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2017-08-14
-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 大学教育应反思2017-08-01
- 广西拟招900名退休教师支教 每人每学年补助3万2017-07-26
- 地铁公交咋接驳?福州市运管处公开征集意见2017-07-20
-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
日本知名展览teamLab展览在厦开启首个中国常2017-11-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