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芗城区庵山村发展蔬菜产业化,鼓了“钱袋子”

时值新春,石亭镇庵山村年味浓,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一派红火。放眼田间,近千亩的永亮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满目翠绿,大扁豆长势喜人,三五个菜农在蔬菜基地里一边劳作一边拉家常,再过十来天丰收季就要到了。

庵山村是芗城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具有土、肥、水、汽、热等利于蔬菜生长的自然条件。目前,全村约有1400人、350户、6个生产小组、8家蔬菜合作社。庵山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以合作社为基础培养新型农民,让百姓富生活好,逐步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鼓了钱袋 产供销联合促发展

分级挑选、装箱、打包、装车……在蔬菜加工车间记者看到,菜农们正忙着给蔬菜进行分级装箱等作业。“我们的工作是把蔬菜分拣好,每小时能赚10块钱。”村民陈金凤忙着手里的活对记者说。

冷库门口停满了配送车,工人正忙着搬运一箱箱包装好的黄瓜。永亮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国成介绍说,配套的冷藏库可覆盖周边多个蔬菜生产基地。冷藏库可将蔬菜速冻后形成速冻菜,不仅可以保持蔬菜的原汁原味,也可以延长贮存时间,让农民丰收时不用担心蔬菜过了保鲜期。

据了解,庵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增强了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解决了蔬菜外销困难等问题。“目前,我们有冷藏库1100立方米,蔬菜加工车间250平方米,冷冻机房、生产附房150平方米,可对蔬菜进行保鲜贮存。蔬菜主要销往杭州、宁波、武汉等20多个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永亮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国成告诉记者,“产、供、销一体的模式可省去产销中间环节,实现产销直通,有效降低产品销售成本、缩短产销周转周期、提高农产品新鲜度,延长货架期,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农产品,促进农户增收,让利于农。”

富了脑袋 技术扶持增效益

“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中,离不开农民种植技术的保障。“加入合作社后村里每年都组织技术人员来给我们农民培训,技术有保障,让我们先富脑袋,再富口袋。”正在田里给蔬菜松土的村民陈建南说。说到管理田间蔬菜,村民陈建南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解着他的种菜经验:“技术人员教我们,土壤过酸过碱都不行。扁豆的行距要40厘米到50厘米,还要给蔬菜盖塑料薄膜……”村支书陈和平在一旁说:“他也算是村里蔬菜种植能手,管理蔬菜很有一手。”

据陈和平介绍,庵山村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结合庵山村农业主业发展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解决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成立了庵山村农民田间学校,构建了一组一员一批一田一栏的建设标准。”

此外,除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外,合作社也从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农民保障,提高菜农科学管理水平。合作社对蔬菜基地病虫害采取统防统治,加强物理防治和对病情、虫情的测报,掌握最佳的化学防治时间,对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等,并在基地添置了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减少蔬菜基地化学农药使用率,推广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增加菜农收入,让基地种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美了生活 心稳业兴百姓富

如今,在庵山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蔬菜种植,让农民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今年48岁的庵山村村民陈金凤喜滋滋地对记者说:“我们家有6亩地,年收入近6万元,比之前增收快一半。”如今,她家盖起了楼房,开起小车,闲时还会在村里广场上和朋友跳广场舞,或到市区逛街购物。“如今,我们的生活品质可不比城里人差,日子也越过越美。”

目前,永亮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18人,带动庵山村近300户农户约700人就业,增加菜农收入300万元。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甘蔗、龙眼、荔枝,品种多又不成规模。现在我们村大部分村民都种植蔬菜,村里有4家200万元资金以上的合作社,农民不用为蔬菜的销路、技术等问题发愁,每家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陈和平向记者介绍道,“蔬菜基地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渠道、好载体,让村民的‘菜篮子’成为‘钱袋子’。”(记者刘贞 李立平 通讯员郑凯)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广东九江大桥沉船事故初查原因:可能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