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描绘城乡“一张图” 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莆田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国清接受人民网专访

编者按:当前,福建全省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人民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乡村振兴的福建实践”系列访谈,邀请相关领域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走进人民网演播室,畅谈福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今天推出《乡村振兴的福建实践·城乡一体化》篇,访谈嘉宾为莆田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国清,重点阐述莆田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敬请关注。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乡村振兴的福建实践”系列访谈现场,我是主持人郑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福建省唯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自2012年以来,莆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逐步探索形成了“五融五化”的莆田模式。我们今天邀请到了福建省莆田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国清做客演播室,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莆田的城乡一体化。欢迎您,吴副主任!

吴国清: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刚才我有提到“五融五化”的莆田模式,请您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五融五化”?

吴国清:“五融五化”的莆田模式,还得从莆田的地域特点说起。莆田市地处福建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人多地少密度大,城乡之间距离近,水系发达,把山海田连成一体;区域内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把乡村串成整体;海洋文化、农耕文化交融发展,形成特色莆仙文化。城市与农村边界山、水、林、田、海自成体系,具备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凸现其优势。为此,2012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复莆田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12月,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莆田列入全国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全力做好试点建设工作,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居“一把手”落实责任的“四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并在全省率先编制“多规合一”《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融合起来,实现“一个城市一个空间,一个空间一个规划”。

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形成了“五融五化”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模式,即统筹推进规划融合、功能融合、政策融合、产社融合、治理融合,逐步实现形态集约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土地规模化、就近市民化。

目前,莆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1.8%提高到2017年的59.6%,由全省第六位提升至第四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311元提高到16492元。

主持人:您所说的“五融五化”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模式,都是以“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您能否分享给广大网友,莆田的“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是个什么样子呢?

吴国清:“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是莆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是一大特色亮点。

比如形态田园化,试点推进过程中,莆田严格落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建设理念,切实做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突显生态文明,不搞大拆大建。一是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严格规划保护了60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心,这个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3%,绿化覆盖率达4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1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木兰溪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二是把环境整治融入城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祼房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去年来,全市再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2.15亿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相继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345个省级“美丽乡村”整治建设,创建了3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美丽乡村”示范县(湄洲岛)、13条特色景观带,特别是后黄村和坪盘村分别被评为2017年全国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示范村。三是把特色文化融入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理解为把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搬进”农村,更关键是要尽量保持原有村庄地域特色风貌,传承优秀文化,依托乡村纯朴之美,建成具有莆田特色的“美丽田园城市”。莆田面积不大,但小村落里有大文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历史上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15位两院莆籍院士。过去莆商“下南洋”荣归故里,留下了众多历史特色鲜明的民居、祠堂等古建筑,散落在大大小小800多个村庄中。

比如,生活城市化。顾名思义,就是让农村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的实惠。一是突出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新增财力70%以上投入民生,累计办好7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96.5%;所有乡镇均实现双回路供电;燃气普及率近95%;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岛岛通班轮,公交车辆数达1476辆,公交线路122条,其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88.4%。二是突出典型引导。重点推进“幸福家园”试点“三通四绿十配套”建设。“三通”即道路通、污水通、电讯通;“四绿”即绿色乡村、绿色屏障、绿色河岸、绿色通道;“十配套”即配套完善公园、小学、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文化站、社区超市、银行网点、村道路灯、公交停靠站、社区服务中心,将城市优质资源直接延伸到农村,逐步具备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再如,福利均等化,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都要实现城乡均等发展。一是构建社保服务网,2013年就全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出村”便民服务模式,在全市972个村居建立起986个便民服务点,提供参保缴费、待遇领取、政策咨询等“不出村”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莆田这一做法得到人社部和省里的高度肯定。二是随迁子女享受教育同等待遇,全市参加电脑派位的随迁子女直接进入所报学校就读,安排区域间无法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员适龄儿童就读城区小学,全市小学入学率达100%。

主持人:在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描绘城乡“一张图”的进程中,如何通过产业兴旺,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吴国清:“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不兴旺,农民兜里没有钱,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产业的兴旺。一是在产业打造方面,致力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农结合、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农金结合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拥有榜头、西天尾、华亭、南日四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比如,依托现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莆田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鲍鱼和花蛤等优势特色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比如,积极探索“绿色农业+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利用自然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村落等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涵江区白沙镇由台湾艺术家吴进生建设福建首家以香草为主题的复合式休闲农庄,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市现有乡村旅游休闲集镇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67个,闽台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个,乡村旅游青年创客基地3个。

二是在品牌打造方面,进一步加强兴化桂圆、南日鲍鱼、莆田枇杷、度尾文旦柚、金沙薏米、游洋桔柚、莆田荔枝、红毛藻、牡蛎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现有雪津、闽中有机、红太阳、方家铺子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有46个农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28个农产品获“福建著名商标”。着力打造“国企+上市公司+民企”发展模式,通过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天喔公司与上市公司三棵树合作,引入国有企业加盟助推,成立天桂食品有限公司,打造天桂桂圆干品牌,推动了莆田特色食品走向全国。

三是在平台打造方面,突出“12+3”特色小镇和名胜区的培育创建带动。目前,全市共有仙游仙作工艺小镇、秀屿上塘银饰、城厢华林鞋艺、湄洲妈祖文化小镇、莆田妈祖国际医疗健康、仙游艺雕、荔城北高黄金珠宝、涵江雪津啤酒等8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占全省总数14.5%,占比全省最高。

主持人:接下来,又将如何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呢?

吴国清: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树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首先,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发展数字农业,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流通”计划,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推动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创新应用,助力农产品拓展市场。二是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发挥230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和分站点作用,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线双向流通,把当地农产品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开展莆田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不断扩大“莆田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其次,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一是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每年实施一批涉农投资工程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提升,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 等建设。今年市委提出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年行动,补齐短板、优化功能,推动城乡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第三,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山区海岛转移;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

主持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莆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新时代中,莆田将如何抓住机遇呢?

吴国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莆田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理念,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奋斗目标,抓紧编制《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推动莆田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要的工作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用好政策。比如,今年3月国家出台的“惠台31条”政策措施,这为莆台融合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台湾精致农业发达,将依托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优势,加大引进台湾农业企业、资金、品种、技术、设备以及营销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休闲生态农业、文创农业等项目合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项目支撑。围绕农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跨溪环湾集聚”,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抓好组团片区项目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建设大通道,在推进木兰大道等重大交通设施时,科学规划、统筹考虑沿线80多个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提高配套水平,实现城乡集聚发展。

三是提升水平。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大村落古镇、农业遗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空间要求,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从中心城区向城乡结合部、部分农村地区拓展,继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重点改善提升全市现有的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水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抢抓机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密切联系莆田实际,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吴副主任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和我们分享了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谢谢您!

吴国清: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网友,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再会!

(钟巧花、郑窈、兰志飞)

相关链接

郭小娟:驻村第一书记撬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晋江长汀:探索创新共赢模式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古田:食用菌产业走融合发展之路 “1+N”模式推动富民兴县

福州:多项举措推进移风易俗?还乡村清新文明之风

武夷山黄村: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富民强村

描绘城乡“一张图” 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莆田市发改委副主任吴国清做客人民网演播室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提上日程!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来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