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视野

清新、洒脱、阳光,是记者对陶佳莉的第一印象。蔚蓝色的飞行服裹着高挑的身材,皮肤微黑,挂着笑容,还带些书卷气。

受领阅兵任务后,陶佳莉立即带领骨干人员集体攻关,分析存在困难问题,拿出预想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研究论证。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标准高,她把整个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她和其他飞行员一样讨论研究,晚上常常挑灯到深夜,桌子上、床头上都是编队训练的相关资料。

5年前,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员曾和英国皇家空军“红箭”飞行表演队交流。两国表演队队员毫无拘束,畅所欲言。话题既涉及飞行技术、表演动作,也谈及空军文化、空天梦想。陶佳莉是极爱学习的姑娘,更笃信互相学习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她看来,自闭带不来真正的自信。

此次阅兵中,陶佳莉运用“他山之玉”,创新了诸多方法提升训练成绩。周末休息,她一头钻进机场反复揣摩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下阅兵标志线的视觉效果;飞行训练她多方位确立阅兵标志线“基准点”,并利用前机在座舱风档框的位置和大小强化印象;夜晚就寝前,她坚持把当天的训练“镜头”在脑海“放映”一遍,有时想到某个问题或者好点子,马上爬出被窝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或者把编队的搭档拉起来实地“演练”一把。

领队机女飞行员太飒了照片曝光 领队机女飞行员背后的故事揭秘(2)

梦想

“不能轻易服输。”这是何晓莉写在日记里的话。

“我的梦说,别停留等待。”歌曲《我的梦》一度是何晓莉的手机铃声。

领受阅兵任务后,她更加投入地研究,动作、数据、轨迹、曲线……飞行表演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吸附着她的整个身心。房间里全是飞行的相关书籍、资料;笔记里,飞行心得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

停机坪上,女飞们把飞机按照空中的间隔和距离摆好,模拟空中视觉效果,坐进座舱加深印象,寻找标志线;模拟器上,单机、双机,到四机、六机,从长机口令到每一个动作,从正常飞行到模拟偏差和特情,她们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面额晒黑了,鼻尖冒皮了,脸上早已顾不得擦防晒霜,可是小麦色的皮肤却那样明媚动人!“这是太阳为我镀上的光荣色彩。”在一次采访中,何晓莉这样解释自己泛红微黑的肤色。

表演飞行因为高度低、态势变化快,所以,对细节的要求尤为严格。何晓莉回忆着刚到表演队时,小航线着陆没让她少吃苦头:加入航线的高度和速度保持不稳,忽高忽低。“在表演队偏差十米就是很难接受的事了。咱们要通过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飞行习惯。”大队长的理由近乎苛刻,又不容置疑。

彼时,女队员何晓莉飞3号位,这个位置在编队的左侧,不太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动作要领难掌握。第一次带飞何晓莉是队长曹振忠,刚开始单机还可以,遇到编队,她不敢往上靠,距离保持不稳,操作僵化,动作变形,越修正偏差越大,曹队长只好把前舱驾驶转换为后舱驾驶。

看到差距的何晓莉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何晓莉自己苦练钻研的同时,一有问题就向姜金泉和米录军请教,他俩都曾飞过3号位,技术好。何晓莉把两位老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结合起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经验,慢慢地找线、卡位,逐渐找到了油门和控制感。最终动作达到了很高的标准,比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这些看似毫无优势可言的女队员,把每个架次、每个动作、每组编队都练到了精准。她们对飞机性能的掌握、空中态势的把握、飞行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配合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

每次大项任务对她们女队员来说,是考验和挑战,也是新的起点。“选择你们参加阅兵,因为——你们,不仅是女队员,更是优秀的战斗员!”队长的这句话,一度让何晓莉泪盈于睫。

飞出信心,飞出体会,飞出胆量。这个坚毅、飒爽、柔美、顽强的鹰阵里,她们虽为女子,但绝不退缩;虽爱做梦,但信念坚定。

每一番展现,都是力量的凝聚

每一次展示,都是信念的上扬

每一回展望,都是向梦想致敬

向女飞们致敬!

责任编辑:林晗枝

相关阅读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全国首家智慧营造院落户福州 “邮科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