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七旬老汉开网店被骗四千 老人“触网”须防骗

七旬老汉开网店被骗四千 老人“触网”须防骗

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陈小斌 通讯员洪恒亮)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触网”,冒充客服、冒充理财平台工作人员……各种网络诈骗“魔爪”也伸向老年人。今年1月至9月,厦门警方共接报针对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实施的诈骗警情64起,诈骗总金额达269.9万元。

今天是重阳节,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老年人防骗提醒和典型案例。记者从中获悉,今年1月至9月,厦门警方共接报针对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实施的诈骗警情64起,受害者被骗总金额达269.9万元。其中,年纪最大的受害者86岁,最大一起诈骗金额达72万元。

不单是传统的电信诈骗,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触网”,冒充客服、冒充理财平台工作人员……各种网络诈骗“魔爪”也伸向老年人。

【骗局1】

老人开网店被骗4000元

老刘今年70岁,平时喜欢集邮。今年9月中旬,他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把自己长期以来收集的邮票挂到网上售卖,希望在赚点钱的同时,也能结交一些集邮爱好者。于是,他便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个店铺。

不一会儿,老刘在阿里旺旺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自称是“淘宝客服”,称老刘的网店有一些权限尚未开通,导致店铺没法进行正常交易。老刘一听,心里急了,询问“客服”该如何处理。“客服”先后以交“店铺保证金”、“认证授权费”等理由,要求老刘到银行转账4000元。

9月20日,“客服”再次要求老刘转账时,老刘起了疑心,向淘宝官方客服核实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警。

警方提醒:老年朋友尝试新鲜事物本无可厚非,但最好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多向了解情况的人请教,遇到疑问要及时与网站官方客服联系,谨防被骗。

【骗局2】

贪图高收益被骗6万元

今年7月,65岁的李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加好友的申请,通过申请后,对方自称是某理财平台工作人员,并详细询问了李女士的个人情况、存款情况等。

随后,对方向李女士推荐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不断吹嘘该理财产品除了收益高之外,周期特别短,只要30天就可以把本金和收益一并取出来。

交谈中,对方还向李女士提供了公司的“营业执照”,以及其他“客户”的收益情况截图,以此打消了李女士的疑虑。于是,李女士便到银行向对方指定的账号转账6万元用于“理财”。

一个月后,当李女士准备把6万元本金和9000元收益取出来时,才发现自己的微信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后,李女士报了警。

警方提醒:老年朋友面对理财产品一定要多加甄别,不能盲目相信陌生人承诺的高额回报,不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最好通过正规机构选购理财产品。

警方分析

白天拨打电话

避开老人子女

晨报记者了解到,冒充亲友领导、冒充警方查案、中奖诈骗等电信诈骗也让老人频频“中招”。那么,为何骗子能屡屡得手?

警方分析,以冒充亲友领导诈骗为例,骗子往往抓住老年人易产生同情心的“软肋”,以“前来探亲需要车费”“在外发生事故急需用钱”等为名向老年人实施诈骗。不少老人对亲友前来探望抱有期待,未经核实而被骗。

而冒充查案诈骗案件中,骗子常会以涉及重大案件来恐吓老人,击溃老人心理防线后,要求其转账汇款以证“清白”。

警方回访今年遭遇冒充查案诈骗的6名老年人时发现有两个特点:1.骗子均选择在白天拨打老人家中座机;2.骗子在与老人交谈过程中,均要求老人“不能告诉子女,否则会给子女惹麻烦”。民警表示,骗子选择白天老人独自在家时打电话,并利用老人对子女的情感纽带,向老人威胁恐吓,都是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此时,老人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先告诉子女和家人,也可拨打110核实并报警。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网福建服务中心:启动党建“三级联创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