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暂无精子库 捐精不是你想捐就能捐

医务人员进行试管婴儿实验操作。

昨日,晨报推出了《“沉睡”11年,囊胚变成了宝宝》的报道,讲述了厦门在不孕不育诊疗方面的一些技术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着重介绍了试管婴儿技术中的取卵技术。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不能生”的那些事,介绍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故事的主角是:精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男性生殖能力不断下降已成事实。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等精液异常问题,困扰着不少男性及其家庭。而随着“供精人工授精”等技术的开展,厦门越来越多不孕不育的家庭,迎来新的机遇。据了解,目前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向省卫计委申报该技术项目。

现状

厦门暂无精子库

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萍介绍,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是指夫妻双方中,男性无法生育,而女性有生育能力,由精子库提供精子,然后植入到女方的子宫里完成孕育宝宝的一种方式。

供精人工授精技术需要精子库提供精子,那厦门有精子库吗?记者询问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沙艳伟医生。沙医生告诉记者,厦门目前并没有精子库。他强调,设置精子库并不像市民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想设就能设的。

沙艳伟表示,设置人类精子库,首先需要符合卫生部2001年出台的《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其次还需通过福建省卫生厅统一规划批准才能设置。“从原则上来说,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只需要配置一个精子库就足够,但也有例外,如北京拥有两家精子库,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沙艳伟介绍,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设置精子库的城市也不过20个出头。

“目前厦门有的医院已完全符合人类精子库设置的条件,但是没有增设的计划。”业内专业人士表示,设置精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但同时也是为了预防遗传性疾病的传播。

数据

百余患者来厦约“精”

虽然目前还没有精子库,但日前市妇幼跟全国十余家精子库签订了供精协议,可以给市妇幼供精。据了解,目前已经有120多位患者进行了预约。

“今后厦门乃至闽西南周边地区,男性有精子异常或遗传性疾病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李萍介绍,不久之后的未来,当“供精人工授精”项目正式开始开展业务,无精的患者,就再也不用往外地跑了。

此外,市妇幼还组建了厦门市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可以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适用于有家族遗传病、出生缺陷、反复流产、高龄人群。这两个项目的通过,不仅提升了本地区乃至福建省对各种不孕不育的救治水平,而且这些技术落户厦门,还可以带动区域医疗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能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厦门全民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故事

首位预约者正准备授精

满满一叠的化验单、门诊缴费单,这是吴杨(化名)夫妇常年奔波换来的“结果”。为了拥有一个宝宝,福建省内的医院,他们几乎都跑遍了,但是每一次次奔波之后,迎接他们的是一次失望。“我几乎都想放弃了。”这是首位预约进行供精人工授精的吴杨先生的真实感受。

原来,吴杨先生有染色体疾病,严重少精。“哪里做广告就去哪里。”吴杨先生说,为了有个孩子,他使尽浑身解数。找中医,吃了很多中药进行调理,都没有效果;看西医,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做了,也没解决;最后他甚至去找了“土医生”,吃偏方,一样没效果。

前前后后花了20万元,钱花光了,孩子还是没有盼来。听闻市妇幼马上要开展供精人工授精项目,吴杨先生咨询后得知,自己的情况可以尝试该技术,重新燃起希望的他,第一个就预约了。

“我们夫妻俩现在什么都不想,头等大事就是做好最后的准备,期待‘好孕’降临到我们身上。”

捐精

捐献者多为大学生

沙艳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捐精者都是“精壮男子”———大学生,而每一次捐精确实可以获得一笔补偿。这笔补偿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大多称为生活补助费或路费补贴,金额从200元到400元不等。

因为传染病有一个窗口期,因此大概半年过后捐精者还需复查,复查一切正常之后,这个精子才可以使用。沙艳伟透露,捐精者半年后来复查时大多数还将获得一笔补偿,这笔补偿的金额会翻几倍,达到一两千甚至更多。

然而,精子不是你想捐,想捐就能捐。其实,捐精不止要“精力充沛”,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严格要求。

“捐精者一般都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身高在165厘米以上,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体检,确认没有家族病史遗传病。”沙艳伟说,除此之外,捐精者需要满足人类精子库的捐精标准,每次的精子量达到2毫升以上,精子密度大于6000万/ml等要求。据沙艳伟介绍,每一位捐精者都需要捐精5次以上,一般是5-10次。而一个捐精者正常需要满足5个妇女怀孕,而且一旦为5位妇女提供了精子,这位捐精者的精子就会被销毁。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SE宝褓俱乐部开源计划发布!喜临门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