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复原千年时光 中日韩专家纵论“嵩口模式”

十一月三十日,中日韩数十名建筑师,走进嵩口古镇,对嵩口模式做了深入的讨论和论证 

复原千年时光 中日韩专家纵论“嵩口模式”

鹅卵石铺成的古街两边,各种文创商铺渐次开张

复原千年时光 中日韩专家纵论“嵩口模式”

古民居的墙垣片瓦,引起了各国建筑师的极大兴趣

复原千年时光 中日韩专家纵论“嵩口模式”

鹤形路作为嵩口龙口厝片区的一部分,因为独特的造型特点,一直都是嵩口在外流传甚广的一处景点      (当地政府供图)

海峡网12月2日讯(海都记者 吴臻/文 黄孔瑜/图)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镇,曾因古渡口优势商贸发达、繁荣一时,而后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一度落寞沉寂。如今,这座拥有160多座古民居建筑的古镇,连带着它所承载的乡村文明,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实践出“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的嵩口模式。

11月30日,中日韩数十名建筑师,走进嵩口古镇,对嵩口模式做了深入的讨论和论证,发现这里既能体会到时间痕迹的厚重,也能感受到古镇有机更新的活力。日韩团队的专家表示,嵩口古镇很好地利用其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了一个混合了文化传承、古建保护以及新型生产模式的历史古镇。

建筑专家点赞“嵩口模式”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曾经不知有多少人被这诗句打动,而福州永泰的嵩口镇,就有着星罗棋布的古民居、神秘莫测的古寨堡和看不厌的青山绿水。就连古民居的墙垣片瓦,也引起了各国建筑师的极大兴趣。

11月30日,在福州参加第19届中日韩建筑师组织交流会的数十名中外建筑师,走进嵩口古镇,实地考察当地对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工作。当谈到嵩口古镇,日韩团队的专家表示,嵩口镇是一个混合了文化传承、古建保护以及新型生产模式的古镇,它很好地利用了其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团队的专家还为嵩口的建设,提出两个品牌策略:一是大力推广嵩口古镇的农产品,形成一个安全有收益的产业链,从而创造工作机会使收入增长。二是打造嵩口镇的家族居住新模式,通过房屋共享重新利用废弃房屋,让小孩和当地居民多接触交谈。通过这种模式可使嵩口古镇更加宜居,促使年轻人更愿意亲近古镇。古镇的复兴既需要落实方案,又需要资金的支持,并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结合嵩口的居住、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来创造一个有生命力的社区。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省在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中,涌现了许多典型模式,“嵩口模式”是其缩影和代表之一。“嵩口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尊重和珍惜历史文脉,把“记得住乡愁”始终摆在规划和建设的突出位置,引入台湾专业文创团队常驻,同时发挥原住民的主体作用,不断活化静态的文化遗产,使古镇呈现“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

政府、团队、村民无缝合作

嵩口镇党委书记鲍瑞坊告诉海都记者,嵩口镇目前是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嵩口镇至今还留有16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鲍瑞坊说,和大多数其他乡村一样,嵩口镇也存在着人口大量外出,传统产业没落,新兴产业不济,新旧建筑混杂等情况。

在古镇保护和发展中,福建省住建厅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据介绍,嵩口镇共投入资金8700多万元,规划设计坚持留住“乡愁”,着力保持原貌古风,彰显人文特色,以“面”促“线”带“点”,推进镇村的整体保护。引进文创团队,采用专业化介入,针灸式改造,无缝制合作,活化静态文化遗产,发挥镇村民众的主体作用。“共建、共管、共享”,始终尊重和发挥“原住民”主体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古镇,台湾的文创团队更是常驻古镇。”鲍瑞坊说,镇党委、政府和专业团队一起探讨。每周一晚都要开一次例会,由镇领导班子、台湾团队、施工工班、群众代表一起参加,讨论保护和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活化古镇原貌古韵。台湾文创团队给古镇建设描绘出概念规划,永泰县设计院出具施工图,施工则由本地工匠完成。“多方面无缝制合作,才有今天的‘嵩口模式’”。目前,嵩口镇内张元干祠堂、道南书院、德星楼、府后路、古渡口、千年墟市等重点人文景观已经修葺一新。

复原千年时光留住诗意生活

永泰嵩口,自古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1000年前,在嵩口古镇上开张了众多商铺,土特产、干货、木材等可从大樟溪输出。如今,我们只能从现存的100多座古民居,以及雕塑、彩绘和壁画中,一窥曾经的繁华与荣光。

从大樟溪古渡口上岸便可进入古街。鹅卵石铺成的古街两边,各种文创商铺渐次开张。小巷深处,连接着一座座古民居,飞檐、挂瓦、木雕、泥塑、彩绘和壁画清晰可见。此刻,65岁的竹匠林登炎,正坐在店中,细长的竹片,在他的指间穿梭,一个竹篓渐渐成形。“之前,我的小店开在村道边上,店很小,不起眼。商品也就竹筐一种。”林登炎说,这几年来,小镇不断变化,镇领导看中了他的手艺,特地在古街上留了一家店面给他,同时还对他的产品进行设计和指导。“如今,店里卖的竹编品种很多,日子也好过了,手艺也能传承下去了。”

同一时刻,9岁的林子恒,正坐在父母的店门口。而在去年,他还属于“留守儿童”的一员。这两年,在上海打工的林子恒父母注意到家乡嵩口的名气越来越大。妈妈于梅青坐不住了,决定回家创业。夫妻俩在老家的古街上,开起了农家菜馆,主打嵩口特色菜月子鸡。镇里组织的专业创业团队,还时不时地上门来,教夫妻俩做出自己的招牌、定位。“孩子在身边,生意也很不错,我们都愿意回到老家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回到镇里,准备在老家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BROMPTON JUNCTION福州东百中心全新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