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闹剧该收场了”

为了看巴铁一眼,投资者王正宇从北京赶到了秦皇岛,想去看看自己投资了15万元的项目。

“算是考察吧,以后投资成功也算有吹牛的资本。”这位淘宝店主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就投资而言,王正宇运气不算好。他遭遇过股市暴跌,亏了3万多元。

他又撞上了巴铁。

2016年5月,他走在北京大街上,一群穿着白色T恤的人拉住他,向他介绍华赢凯来的投资项目:年收益12%。并重点提到了华赢凯来和巴铁之间的联系。

王正宇犹豫了几天,买了15万元的债权。最后他只拿到了一个月的1500元利息。

几个月后,王正宇要求华赢凯来兑付本金。而对方的回答是,这段时间正投资巴铁,周转过来就补发。

近一年时间里,王正宇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华赢凯来的办公楼,每一次都扫兴而归。对方提出的小汽车、白酒、股份等兑付建议也被他一一拒绝,总觉得里头“有诈”。

像王正宇这样,因为没有获得合同所规定的利息而要求兑付本金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中有的是年过70的老人,只因为一瓶赠品酱油,跑去“听投资课”,结果投了100多万元。有的因为恋人是华赢凯来的员工,于是托付自己多年积蓄,人财两空,患上抑郁症。有的人急需用钱,听到“利率高,可以随时拿回来”,就投了8万元。有人每天习惯性地上“巴铁”、“华赢凯来”网站,观察它们的动态才睡得着。

王莉曾是华赢凯来北京某区下属分公司的业务员。过去,她相信公司是一辆准点的列车——“很少拖延利息到账的时间”。

她不仅把自己的15万元积蓄投给了华赢凯来,而且还吸引亲朋好友来投资,“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赚点”。她拉到的最大一笔投资是婆婆55万元养老钱。

2016年初,王莉刚入职时,拉业务不费劲,每笔业务能获得1%的提成。

她所属华赢凯来北京某镇分公司,有近百名业务员。公司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白丹青和政府官员、演艺界人士、外国人的合影,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授予华赢凯来的各种“荣誉”。

王莉有很多报纸。这些报纸的共同特点是上面都有华赢凯来的广告或者报道。她在路上拉投资的时候,就给路人散发这些报纸。那时,投资者常常主动找上门。

“感觉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说华赢凯来的好。公交车的车身,地铁的广告牌全是华赢凯来的广告。”王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看见这阵势,投资者会产生很强的信任感。

当“巴铁一号”即将问世时, 王莉又借钱买了巴铁1万元股权。

她说,当时看到新闻里“巴铁”这么火,作为华赢凯来的员工也感到骄傲,心想“巴铁以后肯定有前景”。

可还没等拿到股权分红,巴铁却先“开不动”了。

在“巴铁一号”进行路面测试后不久,有媒体曝出,华赢凯来借巴铁之名,在民间进行大量融资。

华赢凯来出现了兑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拿不到本金而找到王莉。王莉每天疲于应付客户,最终只好选择辞职。

事情远没有结束。因为投资失败,王莉家的气氛也变得异常沉重。她和丈夫不太说话。“觉得自己把亲戚全害了,压抑得要得病了,有家都不敢回。”

2017年5月,华赢凯来答应先兑付1%的本金,以及进行实物兑付。

“当家人拿到几百块钱本金的时候,感觉我已经能和他们说笑了。”说到这里,王莉和记者交流的情绪也稍微缓和一点。

7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官方微博“平安东城”发布消息称:针对投资人举报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已经依法立案侦查,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警方已经将白某某等3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远在南京的杨涛也看到了这条消息,他给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来了简短的一句话:闹剧要收场了。

“巴铁”事件暴露的是国民科学素养与创新环境营造的问题

类似的“重大发明”,杨涛并不是第一次见到。

十几年前,杨涛曾受到一位民间发明者邀请,去深圳开一个“高端研讨会”。

杨涛并不认识这位发明者,但曾收到过他的几本专著。他认为书中有很多不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地方,更谈不上交通工程的系统理论。

“当时我并不想参加,但我了解到,业内多位资深专家均接到邀请。”

杨涛与几位专家达成共识:“要么大家都不去,要么大家一起去澄清事实和指出谬误。”

据杨涛回忆,当时会场还准备了一份“中国新城市汽车主义宣言”。主持人开场就说,这项发明是堪称“诺奖”级的重大成果。

在会上,杨涛抢先发言说,希望到会媒体,对这样一个未经验证、还存在重大缺陷的“成果”,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报道。他列举了他认为在这种模式中存在的错误和漏洞。

这项发明至今没有在全国得到推广,那份“宣言”也就不了了之。

在杨涛看来,所谓的“民间科技发明创造”,大体指的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非专业人士,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

他每年要接待几批这样的人士,有中学生,也有很多离退休老工程师。有的近在身边,有的远在新疆伊犁。有的数十年都专注于一项交通技术的发明创造。

在杨涛的观点中,和“巴铁”类似的所谓“重大民间科创成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暴露的是国民科学素养与创新环境营造的问题。

他能理解,对于饱尝交通拥堵之苦的人来说,“巴铁”这样的创意出现时,就像一个关于未来的美好承诺。但他坚持认为,科学发明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出发点。

“我看过的研究治理拥堵的 民科 中,90%都和巴铁一样,在出发点上出了问题:只想着把最有利又有限的路面空间让与小汽车通行,而非从根本上抑制小汽车出行需求,也就很难缓解交通拥堵。”

他甚至总结出这些所谓“重大民间科创成果”从兴起到陨落的过程:每一次“兴起”,都是发明者、政府、民众、专家和媒体共同作用的成果。每一次陨落,也都是多方觉醒后的共同揭露。

在杨涛的记忆中,有的民间发明者失败了一次,不甘于半途而废,较劲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也由衷赞赏这些人的执着劲儿。

“但泡泡就是泡泡,迟早会破。原先的炒作、热捧、自豪和期待,不过是南柯一梦,最终还要回到科学的原点。”他说。但他也不想太苛刻,“可以用宽容甚至赞赏的眼光来评价和鼓励。”

他同时认为,专业人士应实事求是地、明白无误地向发明者及早指出发明创造中哪些是有创意、有价值的,而哪些是存在缺陷和问题的。“这才是对民间发明者的一种爱护和支持。”

其实,在观看“巴铁路面测试”的那天,王正宇已经看到了失败的端倪。

王正宇大学时学过机械专业,还做过两年机械相关工作,在谈到“巴铁一号”的车体时,他有些不屑:“那玩意儿就是几根方管焊接起来,铺上铁板做的。刹车都是早已淘汰的锅刹,随便一个大点的机械厂就能做。”

他记得,当时巴铁行驶的速度还没自己走的速度快,甚至能听到车体“共振”产生的噪音。

因为听说是“样车”,王正宇就没往心里去。他当时的关注点一直在“巴铁之父”白丹青身上。

身为淘宝店主,他在店里上了一件“巴铁同款白总服装”。直到上个月,他才把这款衣服卖完,但退货率奇高,“店铺评分从4.8降到了4.6”。

最近几天, 王正宇回了趟承德老家,34岁的他不敢把经历告诉父母。他打算找朋友借点钱,维持淘宝店铺的日常周转。

如果借不到钱,王正宇打算和以前一样,背着大包,骑着电动车,去摆地摊。

不过他并没有那么沮丧,因为想到过去看着那些“小钱”进账时的欣喜,终归觉得“心里踏实”。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昊、王正宇、王莉系化名)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会在即,福州举行全要素演练!现场直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