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海峡网6月12日讯(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三坊七巷,九代千年。声播四海,名傲三山。”日前,一篇《三坊七巷赋》刷爆福州朋友圈,引发的关注和讨论仍在继续。近日,由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海峡网联合主办的《三坊七巷赋》文化大赛已于6月7日正式启动,福州一中、三中、附中等诸多名校回应称,正号召学生前来应征投稿。

据介绍,根据规则,参赛者要以“三坊七巷”为文化背景,以《三坊七巷赋》为素材,开展翻译、仿写、对对联等形式的作品创作。

不少人对“赋”不太熟悉,这种文体自古有之,承于《诗经》,接于《楚辞》,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相较而言,在诗、词、曲、赋四大文体中,赋最为难写。为便于同学更好解读与创作,今天记者采访了福建师大附中高级语文教师、福州市高中语文中心组顾问薛章辉,就如何写好“赋”,请他支支招。

赋,讲文采,重韵律

抒赞美之情但不可无病呻吟

“赋,讲文采,重韵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薛章辉说道,现代文学所提倡的“赋”,只是介于诗与散文的一种文体,“赋”中有诗,是呈现它的优美,含蓄,“赋”呈散文是因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说是它的表现手法。简而言之,“赋”即赞美歌颂之意。

三坊七巷可写的人事物不胜枚举,俯拾即是。我国古代近代的优秀人物,仁人志士出于斯,住于斯;别出心裁的亭台楼阁,迴廊画栋目不暇接;恢宏大气的高墙院落错落有致;匠心独具的书法绘画雕刻引人入胜;代表福州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以及美食琳琅满目……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事物来尽情讴歌。

薛章辉认为,同学们要写“三坊七巷赋”,必须用充沛的激情,细腻含蓄的笔触抒发对三坊七巷的热爱,歌颂之情。

同时他也提醒参赛者,“赋”这种文体确应讲求词句优美,但千万不可无病呻吟,堆砌辞藻,感情真挚,文笔朴素,工巧自然也不失为佳文。

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中心 

薛章辉说,三坊七巷可写之人事物如此之多,但切不可面面俱到,一要集中笔墨,找准中心,二要以小见大,写出它的内涵,特别是内在的美。同时,要写得与众不共,应当写“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文章,彰显作者的个性。

“选材非常重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观察,才能写好‘三坊七巷赋’。”薛章辉如是说,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而,揣摩主旨十分重要。材料纷繁芜杂,但表达的中心只有一个。一篇文章不能既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又要歌颂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否则就是“神散”了。

薛章辉认为,写三坊七巷赋,切忌单纯介绍三坊七巷的人事物,赋的最佳写法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白了,前后对比,互相映衬,联想想像就会写成一篇出彩的文章。

最后,薛章辉指出,初学者可以借此机会参阅一些当代名家写“赋”的名作,如峻青的《秋色赋》、杨朔份《茶花赋》、余秋雨的《都江堰》以及史铁生,冰心,季羡林等名家之作以充实自己。

对于本次创作大赛,薛章辉给予了肯定,他说,三坊七巷聚集了福州市集文化,包括建筑,人文,美食,手王艺……是享誉八闽地、名传海内外的著名景点。中学生执笔书写三坊七巷的人事貌,讴歌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文章,是一项值得称道的有益活动。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多项创新成果亮相第6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