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文化碰撞的星火 何以“燎原”?

诏安铁枝木偶 吴楠 摄

文化碰撞的星火 何以“燎原”?

星辉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内,新增生产线忙碌不停,一辆辆儿童电动车正在热产。本报记者 林熙 摄

诏安全民总动员,坚守着书画艺术的传承。近年来,“书画之乡”的美誉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汇聚一堂办展交流,形成文化产业链;

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焕发出新的旺盛的生命力。非遗技艺打开了新局面,传承薪火不断;

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擦出的火花势可燎原。依托文化的沃土,文化产业园成了一张耀眼的名片。

从书画之乡到非遗传承,再到文化产业园的诞生、繁荣,都有“文化”的影子。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发展的内在动力。诏安文化所迸发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诏安县的发展。

书画会友 播撒文化的种子

“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从研究的角度切入,能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得更深入。”此前,在诏安书法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上,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刘正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如其所言,从研究的角度切入,将传统文化深入并放大继承范围,是诏安一直以来的追求。

近年来,诏安“书画之乡”的美誉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到此办展交流:

2016年,台湾知名画家许海钦、沈岩、沈荣槐分别来诏办展;2017年11月,中国书画名家馆作品邀请展来诏举办;今年3月,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画院专职画家林容生携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林容生工作室青年画家来诏写生、办展……诸多的交流展出,都是对诏安文化的一种肯定。

诚然,展览交流是推进文化工作的手段之一,但并非全部。

“彰显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名县”作为未来五年重点工作之一,被写进诏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诏安推动书画文化产业发展的马力不断加强:开展“书画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农民画家村和一批写生创作基地、推进“书画 旅游”发展模式……

“每一个蓝图的背后都是政府助推文化阵地提档升级的决心。”诏安县委书记何德发阐明了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工作的载体。2017年,诏安启动占地面积40亩的美术馆、博物馆建设,计划投入约3亿元。同时,该县还设立“翰墨薪传”专项基金,复办“丹诏书院”,成立诏安书法研究院。而为了让文化的“种子”播撒开来,诏安推动建设了农村文化阵地、基层宣传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书画院等,并且增加艺术活动设施和项目,全部列入财政预算。

画廊、裱褙廊、书画室随处可见,诏安书画全民总动员已经形成文化产业链,书画之乡的道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诏安现有诏籍国家级美协、书协会员39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25人,跻身全省书画家群体前列。文化因子俨然融入诏安人民的血液里。

发扬非遗 为传统文化松土

或许是因为文化氛围的浓厚,让诏安对传统文化始终保有一种尊敬。诏安对待非遗传承的态度,足以说明。

诏安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其灯谜文化源远流长。现存文献显示,清朝时期,诏安谜坛已是一派繁荣。而作为书画之乡,诏安灯谜的发展也深受书画影响。

“诏安灯谜以文义谜见长,解文义谜需对汉字音形义有深入的理解。”诏安县灯谜协会副会长沈伯贤说,不少谜家同时也是书画家,“诏安的谜笺以宣纸抄写,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常有谜友揭下谜笺收藏。”也正是受书画的深刻影响,诏安谜题延续数百年不曾断绝。

早在清代,诏安灯谜便充满“文艺范儿”,时人将其总结为“扣字谨严,凝练工巧,含混典雅”。然而,近年来,诏安灯谜面临着传承困境。“还在坚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谜人。”沈伯贤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诏安灯谜经历了低谷期。当时,诏安灯谜协会只有20个成员,真正热爱制谜、猜谜的人渐少。

诏安谜人认为,谜艺复兴,应从娃娃抓起。

最近几年,灯谜文化开始走进诏安中小学的校园与课堂。与此同时,诏安灯谜也开始作为“文化三下乡”项目进入农村。在诏安,灯谜甚至成为环保、法制、廉政等主题宣传的利器。

自2015年诏安灯谜入选漳州市第6批非遗名录后,诏安谜艺迎来了新发展。然而,诏安县对谜艺出路的探索从未停止:让灯谜走进各类活动现场、举办中小学灯谜讲座、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

在诏安,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扶持成为一种常态,该县另一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诏安铁枝戏,同样在经历传承的改头换面。

诏安县白洋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移风易俗、廉政文化等知识融入铁枝戏。同时,保持铁枝戏与区域传统文化的渊源,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下一步,诏安县还将准备为铁枝戏申请世遗。

互融互促 让文化渗入产业

诏安人深知,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深入骨髓。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诏安的文化特色也为企业提供了诸多灵感。

在这种新旧的碰撞当中,如何让“星火燎原”?诏安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自己的优势:深厚的文化根基。

“企业发展需要便利,为何不让这种需求成为一种产业文化?”诏安县委书记何德发告诉记者,诏安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投资55亿元,建设诏安婴童文化创意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500亩,打造集婴童用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文化,为婴童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按“政府服务、企业发展”的思路,诏安县政府积极搭建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桥梁,牵线推进麦凯与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创合作关系。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麦凯智造国家级现代技术研发中心、华达威QA实验室、星辉车模研发博览创意中心等多个婴童产品创新研发平台成功建立,为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良好的载体支撑。如福建麦凯智造婴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自落户诏安婴童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来,研制的婴童系列产品,已拥有48个专利,发明4个专利。

县里还专门为婴童产业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方案,精心设计人才工作措施。截至目前,已引进教授、外籍专家等高级婴童专业人才6名、高级管理人才7名。其中,麦凯的曹立波教授入选福建省第三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百人计划”,实现诏安县人才入选我省“百人计划”零的突破,有力提升了诏安婴童产业的科技支撑和对外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企业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园里,将近八成的员工来自本地。“成长在诏安使我备受文化氛围的熏陶,毕业了就想回来为家乡做贡献。企业里有浓厚的‘诏安味’。”返乡大学生陈秋雪表示,随着发展,诏安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聚集,已初步形成了集学术交流、创作欣赏、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模式。

婴童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目前,该园区已引进13家婴童文化创意企业。2017年,已投产的婴童企业有7家,产值17亿元,创税3128.23万元。越来越多的婴童用品从诏安走向世界,推动着诏安婴童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

如今,书画产业在沃土上持续“生金”,婴童用品以更优雅的姿态走向世界,诏安文化也以星火燎原的姿态,释放出了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能。(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吴楠)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建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