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本网原创>原创新闻
分享

这种古老的制作技艺背后

又彰显了怎样坚韧的生命力?

让我们走近非遗传承者

重温祖先智慧

制作泥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寄托

如今滩涂泥橇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作为滩涂泥橇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陈承桂从来没有停止过制作泥橇。

01

五十多年潜心研究

貌不惊人的泥橇学问不少

81岁的传承人陈承桂从小在海边长大,早在50多年前,他就潜心研究泥橇制作工艺,他的作坊也成了马鼻滩涂泥橇独此一家的老字号。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看似平凡的泥橇,其实在制作时讲究颇多。 无论是头部翘度还是底板宽度,都要根据当地的滩涂特点,以及使用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

翘起的板头会比较好行驶,滩涂比较平的话,泥橇只要有一点翘度就可以;泥比较硬的话,泥橇就要做得窄一点;滩涂软的话,泥橇底板就要做的宽、平一点,这样才不会陷入泥里。

有着五十多年制作经验的陈老,对这一切都熟稔于心,总是能做出最令人满意的泥橇。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陈承桂指导儿子制作泥橇。

02

用一整块杉木制成

做泥橇,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下面的橇板

“做泥橇,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下面的橇板。” 橇板长度在180厘米至215厘米,宽17厘米至23厘米,高约55厘米,头部上翘,突起约8厘米。

很多人会误以为翘起的板头,经过烧矫而成。陈承桂老人说并不是这样。 向上翘的角度,完全是对一整块杉木,通过用墨斗画线,然后用锯子、刨子等工具“挖”出来的。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传统 泥橇 的扶手立杆结构单薄,容易松动,因此他在扶手立杆与板子的连接处,多加了一块厚木板,使用竹钉固定,不易松动,经久耐用。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泥橇的连接处也全部用竹钉,不能用铁钉或者胶水,否则会被海水腐蚀。陈承桂制作一个泥橇,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售价500元。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泥橇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承桂在制作泥橇。

虽然泥橇作为工具已经渐渐开始退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但陈承桂依然不忘初心,制作泥橇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寄托。

网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果然不一般

网友们看过后节目后也纷纷称道: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果然不一般!

这也唤起了在外的连江马鼻人深深的思念

看完海峡君也想体验一把飞驰滩涂的感觉

传承的背后,也是五十年的默默坚守

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值得我们致敬~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连江上央视了!这种

历经潮汐洗礼,一技千年传匠心

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他们的坚守,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但,正是因为他们默默的传承与发扬

才让我们得以继续见到这些

“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好的事物。”

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海峡网新媒体部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出品人:高珊

内容综合自福州晚报、CCTV非常传奇、福州新闻网、连江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原创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神奇!滴了这个眼药水,近视竟然减少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