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人才是关键。三明市组建各类“科技小院”,与专家团队联动,为本土特色产业发展赋能,同时以此为机遇培养一批本土技术人才,打造一支“永久牌”土专家队伍,为特色优势产业保驾护航。

智力支撑

打造产业品牌

7月中旬,尤溪红茶(梅占)斗茶赛在尤溪县城的朱子文化园举行。

“梅占是尤溪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茶叶品种。长期以来,这个品种以采单芽的方式加工出的红茶品质好,但成本偏高。”县“两茶”办主任黄长江告诉记者,此次斗茶的目的是增加茶企交流,让更多茶企采用“两叶一心、三叶一心”的加工方式。

这是尤溪红茶走向大众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缩影。

尤溪县是福建省产茶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20年尤溪县茶园总面积7.48万亩,产量超过万吨。全县15个乡镇有10个种植茶叶。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尤溪茶产业处于卖原料的状态。围绕如何打造茶产业品牌,尤溪今年成立“两茶”(茶叶、油茶)工作小组,同时寻找“智力支撑”。

今年3月,尤溪红茶科技小院正式挂牌成立。省茶叶学科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江帆已带领5位资深教授以及相关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入驻小院。专家们就尤溪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茶园生态、茶叶品质、茶叶功能成分、茶叶品牌等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和服务。

“由于缺乏对品牌的培育和宣传,自家的生态茶虽然注册了商标,但名声并不响亮,价格和销量也一直提不上去。”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光兴说,专家团队入驻小院以来,驻院专家等经常深入到乡村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为茶农讲解管理技术。

虽然从事茶业多年,但之前叶光兴多靠自己摸索,这几个月学习下来,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依托“公司+茶厂+合作社+基地”的管理模式,叶光兴再把学来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的茶农。

尤溪县云富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礽杞告诉记者,在与院校合作之后才意识到品种选择很关键。目前企业从试种的六个茶树品种中选定了黄玫瑰、瑞香、紫牡丹等三个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拳头品种,广泛种植。

上下联动

解山区产业人才之困

专家团队与各种“科技小院”联动,正在成为解决山区缺乏产业人才的有益尝试。

7月16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科协正式成立并举行授牌仪式。仪式后,谢华安院士与宁化县河龙贡米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三明市不断创新引智模式,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的又一新进展。

“目前,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三明市种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种业院士专家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推动了三明市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明市科协负责人丁韵芳介绍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地处山区的三明屡屡面临高层次人才难引进、优秀人才留不住的尴尬。

搭建有效平台,让院士专家组团而来。近年来,三明市科协依托院士工作站这一有效平台,将学术资源、专家资源嵌入具体工作。截至目前,三明先后邀请院士30人次、专家226人次深入三明各企业和乡村田间地头考察指导,开展项目对接、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等活动。

经过院士专家的“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的种业技术人才,实现科技人才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通过组建三明兰花科技小院、永安蔬菜科技小院等方式,让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为“花农”“菜农”提供零门槛、零费用技术服务。每个小院都以博士带硕士、老生带新生的模式,形成源源不断的科技援助。

“努力做好科技创新服务,搭好科技人才培养‘舞台’,让更多本土科技人才成长。”丁韵芳说。通过科技小院科技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发挥更大的实际成效,也有利于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生产,让愿意留在农村干事创业的人更有信心。

三明市科协还积极开展助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及市、县农技推广技术员等为基层农民开展集中培训或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举办水稻种植培训班162个,培训学员8183人次;开展水稻新品种观摩会53场3124人次,这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成为三明的“永久牌”乡土科技队伍。(方炜杭 徐文锦 赖虹敏 连传芳)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泰康人寿上新“双加双享”保险方案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