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原标题: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纪实

折翼天使 逆风飞翔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纪实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洒下,一缕缕如丝般,轻抚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别致的教学楼上,折射在崭新的篮球场上,映照在“快乐成长、有爱无碍”的校园文化墙上……蓝天下,一群看不见灿烂阳光、听不到亲人呼唤、说不出心中渴望的“折翼天使”们,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嬉戏、玩耍。他们在这所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文化知识、做康复训练、培养艺术特长、掌握一门手艺……这里的老师每一次耐心的教导、每一个温暖的笑容、每一份真挚的关爱都沁润着孩子的心灵,爱让他们羽翼丰满,逆风飞翔。

荒坡上建起“心灵花园”

1991年,坐落在麒麟山上的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当时还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山,牛羊来这里吃草,不时有蛇从草间游过。即使现在,从马路边顺着小路走上去,至少也要半个小时脚程。

“荒坡就是一个大坑,周围全是菜地,农民放牛放羊的地方。每逢下雨天,我们就只能光着脚、提着鞋走这段路,到办公室时裤脚上全是泥。”回忆起筹办学校之初的艰辛,黄金莲很是感慨。1991年,市教育局领导找到黄金莲,让她挑起重担,担任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这一待就是22年。

同年,和黄金莲一同参与学校筹建的,还有福建省首批师范类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李勤、罗忠清、吴毓清、骆林平4人。

“当时我们市里没有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盲生都要到200公里外的福州、古田等地上学,而且每年只有两三个名额。想想这些孩子,我们4人便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参与建校。”现任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勤笃定地说。

租借办公场所、平整学校场地、搬运教学物资、制定学校管理规划、申请市里政策支持、争取学校建设经费……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春节,学校第一幢综合楼终于拔地而起。

学校建好了,可没有学生,学校9月份如何开学?参与筹建学校的几个老师心里都很着急。于是7月,黄金莲便带着老师们走村串户,跑遍12个县(市、区),动员有聋哑孩子的家庭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

“当时,还有很多家长思想老旧,不愿让孩子上学,招生工作开展起来颇为费劲。其中,将乐县一个叫江华的盲童,家境贫寒。上学,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奢望。当天,我赶往他家,告诉他可以免费入学,这个孩子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地对我说谢谢。”忆起招生时的坎坷,黄金莲记忆犹新。

就这样,在学校老师们地毯式的招生下,1992年9月14日,三明市聋哑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批28个聋哑孩子第一次走进校园。如今,26年过去了,一片荒地逐渐被综合楼、餐厅、教工宿舍、爱心楼学生公寓、盲生楼、百米塑胶跑道、篮球场、绿地所覆盖,这座花园式的学校便成了“折翼天使”们最美的“心灵花园”。

点亮特殊孩子“艺术星空”

12月5日,在学校艺术教室这一头,一幅幅色彩明丽的丝带画、一串串精美细致的串珠饰品、一张张栩栩如生的艺术剪纸、一件件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堆满了教室的各个角落。在这里,孩子们静下心来,在无声或是无色的世界里,用一双巧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彩色梦。

今年18岁的吴心茹,是一个腼腆的初三女生,因听力障碍,戴上了人工耳蜗。“来学校前,我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和人交流,不愿开口说话,来到学校后,语训班的陈雪梅老师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开口说话,花了整整2年时间,我终于能清楚地说出完整的句子了。”从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绽放在吴心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喜爱手工剪纸的她也变得越来越自信。9月27日,在她耗时一个多月的练习下,她的剪纸作品“祝福祖国”荣获市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剪纸比赛一等奖。

在学校“点亮星空艺术团”舞蹈教室另一端,身着黑色练功服的听障孩子们排着队形、踩着节拍、跟着老师做出一个个灵动的舞蹈动作……舞台的角落,艺术团团长赵丽琴用手语、表情、肢体动作,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拍,充当学生们的“耳朵”,带领他们完成舞蹈。

17岁的汤楚文是一名听障生,她比吴心茹早一年来到学校,现在已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了。从她9岁踏入校园舞蹈教室的那一刻起,她就被老师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

自那时起,她就加入了学校“点亮星空艺术团”,跟着老师一点一滴地打好舞蹈基础。说到老师,想到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汤楚文用手语不停地比划着:“我也想像老师一样翩翩起舞,想考进自己理想的大学。感谢老师,感谢学校让我重获自信与快乐。”

“舞蹈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他们的潜能。此次这群孩子表演的舞蹈节目《绿叶对根的情意》还荣获了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谈到舞蹈带给听障孩子们的改变,赵丽琴欣慰地说,“老师就是学生的耳朵、梯子,帮他们聆听美妙的旋律,送他们通往艺术的世界。”

26年来,学校重视艺体教育,以兴趣小组建设为抓手,助推特殊学生多元发展,学校还被中残联、教育部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至此一片美丽的“艺术星空”在特殊孩子心中蔓延开来……

编“折翼天使”职业翅膀

“这个物体的投影、暗部都要铺好色。这里要把物体塑造得更加细致,尽量详细一点。最后还要强化一下主体物,凸显出画面的和谐性……”12月5日上午,在学校的美术班上,美术老师刘明正不断地打着手语指导学生画好素描。

刘明不仅是学校的老师,还是第一届从学校毕业的听障生。从小喜欢画画的他,1992年来到学校后,就跟着启蒙老师邓日昌学习画画。在他的努力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帮助下,2002年,刘明成了学校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老师比他更激动,更开心。”当时还是刘明班主任的李勤感慨地说。

2008年,怀着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刘明重返学校任教,成为了学校唯一一位听障老师。

“我和这些孩子们的语言是相通的,我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语他们都更能理解,对他们的帮助也更大。”刘明比划着。在他的专业辅导下,一批又一批美术听障生走进了大学这座他们梦寐以求的“象牙塔”。

帮助残疾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是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立足点,也是学校给予学生的殷切厚望。除了美术专业,学校还开设了烘焙、按摩、针织、皮具制作、帽子加工制作等10个职教专业。

第一届从学校毕业的视障生江华,现如今凭借自己按摩的手艺,创立了“华一盲人推拿中心”,帮助了学校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我们学校不仅重视队伍建设,定期输送职业课教师外出培训,提高技能,还招募了一批爱心人士走进校园进行义务支教。此外,学校还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依托福建鸿博、三明宏源、福建荣冠帽业等企业,搭建学生技能实训平台,提高残疾学生就业能力。”李勤告诉记者。

听不见音乐,却可以用舞蹈演绎音乐的灵魂;说不出声音,却可以用手语表达自信的笑容;看不见色彩,依旧可以描绘大自然的五彩缤纷……26年来,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逐渐从只面向听障、视障学生,发展成为听障、视障、智障、自闭症等四类特殊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并初步建立了从学前到职高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这所美丽的“心灵花园”,让残缺的花朵幸福绽放。然而,三明市特殊教育仍在路上,“折翼天使”们仍将逆风飞翔……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