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靖城镇草坂村:12人两年多完成逾5000亩征迁任务

支持靖城园区项目建设,靖城镇草坂村支部书记陈四州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开展征迁工作,近年来总征地面积达5180亩,面对如何获得这份靓丽而厚重的“成绩单”这个问题,他给出了答案——“为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全村都在努力”。

一个仅有12人的村两委团队,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逾5000亩的征迁任务,平均每人征迁超过400亩。

在今年上半年靖城镇开展的“百日攻坚争先锋、一线征迁建奇功”活动中,他们又完成了700余亩的征迁任务,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能够取得这样一份不菲的业绩?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靖城镇草坂村。

漳州靖城镇草坂村:12人两年多完成逾5000亩征迁任务

草坂村村干部查看征迁进展情况

认真负责管好账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草坂村村部,记者见到了这个团队的领头羊——年近60岁的草坂村支部书记陈四州。“这些年,我们村共征迁了5180亩地,村内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共有37个。”谈起村里的征迁工作和项目情况,陈四州精神矍铄,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心脏里有3个支架的人。

高新西路源兴段80亩、食品产业园650余亩、中盟科技园500余亩……陈四州对这些年村里征迁的“战果”如数家珍,他手里有一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征迁的数据。

“什么项目,征了村里多少地,对待工作,老支书账可清着呢,不像对自己身体,总以为是小毛病小问题,不去注意,否则不会到去年6月才发现自己心脏出了大问题,幸好送医及时才抢救回来。”靖城园区工作人员朱清河告诉记者,陈四州一贯认真仔细,有关征迁的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老支书常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管好征迁这本账才不会辜负大伙的信任。”

紧盯关键带好人

众所周知,征迁,是项目推进的最前沿工作,因为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点更是难点。在靖城园区内的20个行政村中,草坂村的征迁任务是最重的,大约占到总征迁任务的三分之一。

“人才是事业推动发展的关键,虽然我们村两委总共只有12人,但人人都能独当一面。”陈四州自信地说道,人力少靠能力强来补。相对于5000多亩的征迁量,12人的村两委团队显得薄弱,面对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他尝试从提高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着手来补足。

“走出去‘拜师’,请进来‘授艺’”是陈四州的第一招。只要听说哪里有征迁比较成功的案例,他就带队去到那学习,有时由于工作任务忙走不开,他就去请当地的工作人员过来传授经验。

这学习成果当中,就有靖城镇在施行的“710”征迁模式。陈四州为记者介绍,“710”征迁模式即在村民每日农闲后晚上7点下村入户做工作,10点由该镇党委主要领导牵头召开碰头会,对当日征迁问题和困难进行集体会诊、个案分析、专题研究,做到“一日一总结、一日一调度”,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速度,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真抓实干促落实的浓厚氛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不意味着学到,学到不意味着做到,而只有真正做到,才能提升自己、推动工作。”陈四州告诉记者,第二招就是用。为了培养村两委成员独当一面的能力,把“走出去、请进来”学到的经验用出来,鼓励他们一人一户开展工作,实行责任到人管理。

人放出去了,还得跟踪收效如何,陈四州不愿有丝毫懈怠。参照靖城镇“710”征迁模式,在晚上10点,他也组织村两委成员碰碰头,梳理当日遇到问题难题,交流经验教训,发现好的做法,再让大家投入到第二天工作实践中去检验。

在这一学一用、一收一放中,队伍强起来了,在最新的一场“战役”——高新西路源兴段80亩的征迁中得到了检验,草坂村只用了60天就“拿下”了。“要知道,所有征迁任务中,道路项目的征迁是难度最大的。”朱清河介绍道,道路项目因为是线性的,涉及的户数多,任务量大,就拿高新西路源兴段征迁来说,单单涉及的鱼塘就十几口,有的鱼塘只征迁部分,并不是整口鱼塘全部征迁,所以与村民协商的难度大。

漳州靖城镇草坂村:12人两年多完成逾5000亩征迁任务

落户草坂村的工业邻里项目目前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办公楼部分年底可投用。

围绕蓝图聚好力

37个项目征了5000多亩地,每个项目背后都有具体的难题,这难题的化解到底有什么秘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植在每个村民心中,这么大征迁量的完成,是全村人共同的努力。”陈四州告诉记者,征迁是为了村子的振兴发展,漳州高新区在靖城园区规划了产业新城的蓝图,草坂村要积极融入,搭上这列发展的“高铁”。

项目的引入、企业的落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草坂村的经济格局,不仅给村子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也为该村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坐落于草坂村的焙之道、其亮食品等企业已建成投入使用。“地被征迁了,无法继续务农,我们村两委积极为大家找出路,这也是征迁快速推进的诀窍之一。”陈四州介绍,例如,村民钟美珠夫妇就在焙之道上班,每个月夫妇俩收入有6000元左右,年收入7万余元,而之前他们在家务农,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还得天气好,不然要更少。”

像钟美珠夫妇一样,村里许多以往外出打工、务农的村民陆续走进家门口的厂上班,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中盟科技园已显露规模,其中一期项目将于今年国庆交付业主使用;原片仔癀地块已有8家企业落户,目前已经进入开工建设;食品产业园工业邻里、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园等项目也正加紧提升建设速度。”朱清河介绍,不仅产业项目建设进展喜人,目前草坂村周围的靖城大道、圆山大道、金城路等各条主干道也已基本建设完成,这意味着草坂村的经济命脉被打通了。“看着草坂村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营商环境逐步优化,相信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企业进入。”陈四州对村子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记者 洪乐敏 通讯员 陈群 陈君妍 文/图)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