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记者采访气象部门 揭开人工增雨的秘密

工作人员调试发射设备 (市气象局 供图)

记者采访气象部门 揭开人工增雨的秘密

根据气象条件发射火箭弹 (黄园园 摄)

今年8月至12月初,我市持续无明显降水,出现全市性气象干旱。市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多次进行人工增雨,对缓解气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险起到一定作用。那么,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工作人员又是如何作业的?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台,对人工增雨进行“揭秘”。□记者 吴志明

两次集中增雨作业 有效缓解气象旱情

记者从气象台了解到,12月4日夜间至12月6日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市气象局组织5支作业队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8次,发射火箭弹60枚。此次,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安溪、南安局部大雨,130个乡镇出现10毫米以上降水。

根据市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显示,截至12月28日,我市德化、永春、安溪、惠安等地达到气象轻旱标准。12月29日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我市再次迎来一次降雨过程,市气象局立即启动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迅速组织5支作业队伍,在惠安菱溪水库、南安山美水库、安溪蓝田水库、永春五一水库、德化彭村水库等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4次,共发射火箭弹50枚。据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29日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共104个乡镇出现10毫米以上降水,其中51个乡镇降水超过25毫米,10个乡镇超过50毫米。

这两次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气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险起到一定作用。

具备一定天气条件 才能实现人工增雨

那么,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所谓人工增雨,是指人为地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进行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云中潜在的降雨资源,增加这个地区的降水量。想要让不下雨的云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够数量的冰晶,在云中散布大量冰晶后,空气中的水便会自动蒸发并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断变大,増大到空气的浮力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到地面成为雨或者雪。其实我们可以把云看作是一座座移动水库,如果水库闸门开得小,那么落下来的水就少,这时用人为方法向云中散播催化剂,就可以将水库的闸门开大,流出来的水也就变大了。

具体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细分为地面和空中两种:地面作业主要是利用火箭、高射炮等工具,发射填装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和炮弹;空中作业则是直接利用飞机向云层散播催化剂。“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向天空中散播催化剂都可以形成降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才能成功”,比如在晴天或者云层很薄的时候就不具备人增雨的条件,只有在天空中的云系发展到一定厚度,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低于0℃且不结冰的水,云中还要有上升的气流。在这样的条件下,地面发射的火箭弹将催化剂散播到云中的有效部位,使催化剂均匀地散布在云中,最大限度地凝结水滴,才能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经常在半夜作业 雨淋是家常便饭

人工增雨是如何作业的?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林中鹏表示,他们通过天气趋势分析,结合天气条件综合制定作业预案,包括作业条件、作业区域、作业时段、作业站点、作业目的和作业方式等,并进行作业空域申请、作业公告发布、增雨弹药调拨等工作。市气象台会实时监测天气发展,一旦发现有利作业条件,就会安排作业队伍前往现场准备,作业队伍一般由五六个人组成,车上装载着增雨火箭弹和发射架。作业现场一般都是在野外,水库边上,“有时候天气条件不稳定,在现场等三五个小时也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候等了几个小时条件还是不成熟,就只能无功而返,等待有利天气条件再前往。”因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都是在有降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因此作业人员被雨淋也是家常便饭。

“人工增雨作业最关键的一环是作业机会的捕捉,特别是在秋冬季雨水偏少时。空域条件申请也不容易,因为周边航线密集的原因,人工增雨作业经常都在半夜实施,同时安全作业区域要求在以作业点为中心、半径10千米的圆形区域内不能有密集居民区,因此可选择的发射角度不多。”林中鹏表示。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首次采用长航程无人机开展防山火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