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福建龙岩:有一种爱情,坐着轮椅陪你扫马路

董锦香就这样看着丈夫扫马路。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黄虹 薛晓秋 摄

和其他街道不同,龙岩新罗区人民路总是两人一起清扫,一人穿着橘红色工作服,一人穿着便装,坐着轮椅。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一对夫妻,丈夫为了照顾妻子,每天都会带着她一起清扫马路,妻子则帮助丈夫清理人行道上的垃圾。他们这一扫就是三年。一条街,两个人,守望相助。

有一种爱情,坐着轮椅陪你扫马路

11月5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龙岩市新罗区环卫工董基东租住的小平房,他正和妻子吃晚饭。晚餐很简单,干饭、萝卜肉汤,还有一盘青菜,妻子董锦香煮午饭时特意多煮,所以饭菜加热一下即可。

快快吃完饭,董基东去上班。他撑开折叠轮椅,穿过狭小的天井,将轮椅稳稳地安放在门口。董锦香拄着双拐扭着身子,慢慢地跟在后头,双脚完全用不上力。董基东返身拿了水壶和外套,放在轮椅背后的袋子里,然后接了妻子的双拐放回屋。董锦香顺势坐在轮椅上。

推着轮椅一起去上班,这样的日子很好

4点半,太阳还没下山。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董基东推着轮椅出了巷子,沿弯弯曲曲的瑞和中巷走到龙腾中路,过两个十字路口,上下安全岛时,有个小坎,轮椅上下有些费劲,记者想帮着抬一把,董基东笑说:“不用,我习惯了。”

董基东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走路上班,要20多分钟,推着妻子,得多花5分钟。走到人民西路,他把轮椅停靠在工作区域内的一个宽敞些的路口边,转身提起昨日放在绿化带内的扫把开始扫马路。

“我身体不好,什么都帮不上忙。能陪着他,我觉得很幸福,这样的日子很好。”董锦香说的时候,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但眼睛有些泛红。

董基东和董锦香同在新罗区雁石镇的一个村子里长大。25年前,青梅竹马的他们组成幸福的小家庭。不久,生下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董锦香8岁时,患双侧股骨头坏死;董基东10多岁时患强直性脊柱炎。那个年代,身处农村的家人都把他们当成了风湿病,疼痛时,就用土方稍作治疗。刚开始,董锦香还能拄着拐杖,单脚支撑着走路,后来两只脚都动不了,出行都靠轮椅。

董基东说:“我们是夫妻,我不会放下她不管。”董基东挑起家庭重担,整个人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常年的劳累和压力,他的背越来越驼。2015年,他的身体萎缩了10多厘米,身高只有1米5,体重只有38公斤,50岁不到的人看起来像六七十岁。

你扫地,我陪着,人民路上独特的风景线

三年前,董基东失业,他只能到处打零工。董锦香托邻居买来毛线,织了很多毛衣、帽子、袜子等上街售卖,贴补家用。2016年7月2日,董基东当上环卫工人,他和董锦香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一家人又可以有一笔固定的生活来源。

也就在这一天,董锦香提出,要和丈夫一起扫马路。早先,他们俩在同一家工厂上班,可以一同进出,甚是恩爱。后来,董锦香的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只能回家养着。所以,当董基东找到环卫工的活儿,董锦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又可以一起去上班。

到了董基东负责的路段,董基东说,从这个路口开始,到下一个路口,刚好扫完48棵树。清扫一遍至少要两个小时,得来回扫两遍,然后返身扫另一侧车道。

董基东开始清扫路面,董锦香没闲着,她看到人行道上有树叶、烟头,于是摇着轮椅过去,取下挂在轮椅边的扫把和撮箕,将垃圾扫进撮箕。“人多的时候,我不会过去,摇着轮椅,会影响路人通行。”董锦香说,“我算是‘编外’环卫工吧!”

董锦香坐在轮椅上,不是很方便,就负责打扫人行道上的垃圾,董基东则负责清扫路面。他们没有明说过,但就这样成了习惯。

董锦香说,早班一般是凌晨5点开始,晚班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无论早班还是晚班,董锦香都陪着丈夫一起上下班。

因为担心工作时间与妻子交谈会被误解为偷懒,董基东很少与轮椅上的妻子讲话。他埋头扫地,董锦香坐在轮椅上安静地看着车来车往,董基东扫远了,会回头看看妻子的身影,再继续扫路。有时候,路边行人不多的时候,董锦香会自己摇着轮椅跟一小段路,顺便帮着丈夫清理一下人行道上的垃圾。“我扫一些,他就少干一些。”董锦香平静地说。

于是,你扫地,我坐在轮椅上陪着,成为人民路上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之间,没有感天动地的诺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守望相助。

人民路一家店铺的老板杨先生说:“每天都能够看到他们,遇到下雨,街边的许多店家都会帮着把董锦香推到店里躲雨,我们也就是想给他们提供一点方便。”

原标题:龙岩新罗:有一种爱情,坐着轮椅陪你扫马路

福建龙岩:有一种爱情,坐着轮椅陪你扫马路

简陋的小屋里不乏董基东夫妇俩的笑声。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黄虹 薛晓秋 摄

生活中不乏笑声,女儿长大了,日子会越来越好

董锦香告诉记者,有时候,她会坐在轮椅上织毛衣,有时候会整理丈夫捡来的纸皮、饮料瓶。之所以坚持要陪着,她有点私心。“身体都不算好,如果真的有一天他倒下了,我也能离他近一点。”董基东同意带妻子出来,是因为妻子一个人在家太无聊,行动不便,也没人说话。“万一有什么事,我又赶不回去,一起出来能照顾到。”

虽然有残疾,但董锦香乐观、爱笑;董基东则健谈、诚恳。两人的生活中不乏笑声。“家里的东西都是好心人捐的,电视、床铺……都不用自己花钱。我们自力更生,能养活自己。”董锦香说,“我们总是遇到好心人,上周,还有义工送来新轮椅。”

董锦香每周都会抽时间打扫房间,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虽然是老旧屋子,但很干净整齐。

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将搬离租住了十几年的小屋,住进敞亮的新居。新居70多平方米,带电梯,董锦香的妹妹帮他们付了首付。

“每个月他有工资,还有社保。”董锦香说,“女儿在读研究生,毕业就可以工作,女儿说以后赚钱了会孝敬父母。”

说到这里,她压低声音对记者说:“我们哪里需要女儿的钱,我和她爸两个人平时在家没什么花销。当时就是我坚持让女儿多读书,现在也算给我们长了脸,就盼着她赶快毕业嫁人。希望她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干出点样子来。”

董锦香说,女儿是他们的骄傲,从小懂事。“现在日子苦一点没关系,以后会越来越好。”

晚上的人民路华灯四射,汽车鸣笛声、店家放出的音乐声此起彼伏,董基东迅速穿过喧哗的人群,清理完一处垃圾,又朝着街的另一侧走去。“这是最后一趟,他把对面的道路保洁一遍就该下班了。”董锦香看着丈夫在行驶的汽车群里穿行,有些担心。

接近11点,街道清静了很多,记者结束采访,乘车离开,回头望向董基东扫马路的方向,昏黄的路灯没精打采地泛出冷冷的黄光,轮椅上的董锦香一动不动看着董基东的侧影。记者仿佛能看见那眼光里的温柔,无言地说着“我看着你,便觉心安”。(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黄虹 薛晓秋 文/图)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走进田间:油菜花开薏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