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罗源:把档案馆变成“聚宝盆”

工作人员整理保护畲家祖图。

罗源:把档案馆变成“聚宝盆”

畲家祖图局部。

罗源:把档案馆变成“聚宝盆”

一顶畲族花轿被放置在“档案说畲族”展厅中央。

罗源:把档案馆变成“聚宝盆”

游文良研究畲语的手稿

游文良的遗愿实现了

罗源县档案馆最近火了,因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档案说畲族”主题展厅。它是该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征集畲族相关文化藏品打造完成的,堪称罗源畲族文化的“聚宝盆”。

“能把我毕生研究成果交予档案馆,我死也可以放心了。”这是畲语研究大师游文良老人2020年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他情系畲族乡音60多年,工作后走遍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4个省的20多个畲语代表地,对畲语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用国际音标标注畲语词汇,抢救一度濒危的畲语,成为畲语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老人最大的心愿是,他的手稿能让后人在研究畲语时有据可查。

“游文良老先生是畲族文化传承的守望者。”罗源县档案馆馆长游宝枝介绍说,当年,罗源县曾想安排游文良担任县财政局局长,他却主动提出要到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继续做学术研究工作。

“我很支持父亲捐赠手稿这个做法,因为畲语是畲族文化的精华所在,由档案馆专门保存,将大大有利于畲族文化的传承。”游文良的儿子游晗说。据了解,游家共捐赠出版专著21册,手稿近300卷,音频磁带28盒,证书12本,影集1册,还有发音记录卡片1297张。

“对这批手稿进行档案分类规整后,我们会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录入、扫描,建立畲族语言档案资料库,为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打造资源库。”在游宝枝看来,保护好畲族语言,不仅是为了完成游文良的遗愿,更是为扩大档案的传播度,让更多人感受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魅力。

手稿在巧手中得以修补

为及时修复和完整保存游文良的珍贵手稿、磁带、著作等,罗源县抽调两名档案专家开展此项工作。为期两年的修复分类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

“修复手稿需要三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干这活的大多都是娘子军。”在档案馆的“修裱室”内,工作人员拿着刷子静静忙碌着。县级档案业务专家、鉴江镇档案员何巧英介绍,游文良的部分手稿始于上世纪60年代,很多破损程度较大且散乱,修复和分类规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秉承尊重手稿的初心,他们不追求装裱的“美观性”,而是力争还原手稿面貌的“真实性”。

“与游老先生研究畲语的艰辛不易与坚守执着比起来,我们的这份付出不值一提。”县级档案业务专家郑耀润说,这份手稿档案资料成果在畲族档案中具有唯一性和珍贵性。为发挥这批档案的特殊价值,罗源县档案馆还申请了省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专项经费15万元,开展档案整理、扫描、目录著入、修裱等工作。

“蓝家祖图”有了新家

开山履历祖图、开山履历祖图公据、畲族族谱……2021年以来,罗源县档案馆将挖掘、保护与传承畲族民间文化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不断迎来各类畲族文化新藏品。

去年4月,起步镇黄家湾村浿头村畲族祖图被人们“请”进了罗源县档案馆。据了解,黄家湾村不仅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畲族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这幅宽约43厘米、长达18米的祖图,诞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主要材料为上好土布,以工笔国画呈现,距今已有166年历史。

“平时祖图都是用袋子装着放在铁柜子里保存,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祭祖活动才拿出来供奉。”黄家湾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们商议同意后,将祖图、祖图公据、各地族人捐物捐资名单和族谱这4件“宝贝”捐赠给县档案馆。“从此,资料有人管了,也方便后人查看。”

“开山履历祖图及其他两件藏品都为土布所制,修复难度较大。”罗源县档案馆副馆长郑瑶汀说,档案馆现已完成仿真复制工作,后续还会求助多方修复机构,尽最大努力将其修复完整。

档案化身永久记忆

罗源县档案馆搜集畲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感动了许多捐赠者。展览柜上一本本雷氏、钟氏畲族族谱,《山哈弄海》剧本手稿和《畲家过年》剪纸作品等藏品,都是来自罗源县原县长黄国敏等热心人的捐赠。

县方志办原主任吴顺良捐赠了畲、汉族谱共21册。他介绍说,方志、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畲族的族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具有积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馆藏,还能更好地实现史料、资料的保存和资源共享,发挥这些珍贵族谱的价值和作用。

“我只有把这些作品交给档案馆,才能确保在有人想要了解畲族是如何过年时有迹可循。”82岁的罗源剪纸非遗传承人朱学舜说,他从小就痴迷剪纸,现今已坚持了70余载。他捐赠的一套《畲家过年》剪纸作品共12幅,展现了畲家的酿年酒、制糍粑、祭祖看祖图、驱瘟神摇竹等过年民俗。朱学舜说,将这些宝贵的作品存入档案馆里并向公众展示,是将其传承的最好方式。

这些曾经历经沧桑的畲族文物,以后都将由县档案馆小心保管,成为永久的回忆。“不管是畲语手稿还是其他的畲族文物,我们都希望这些‘宝贝’能在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技术下保存。日后,我们会继续将更多藏品进行仿真复制用于展览,利用数字化技术再次开发,做到存历留凭,为日后服务。”游宝枝说。(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