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春夏之交,八闽首邑这片热土上,处处都能让你感受到昂扬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工业园区的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片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快马加鞭建设这座美丽的滨江新城;东南科学城创新策源地,科创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个个充满创意的金点子在这里诞生……

奋力争先开门红,敢为人先促跨越。闽侯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进一步发挥“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区位近主城”三大优势,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

今年,闽侯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季度12项主要考核指标中,11项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固投、财政两项(县本级)等6项指标位列全市前三。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43.7%,排名全市第一。

提质扩容 从“草根作坊”到“工艺品之乡”

【项目点击】

竹编外壳的镜子、蒲草制成的挂钟……走进福州常春腾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琳琅满目、充满巧思和创意的各类家居装饰品立刻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厂区、颇具规模的标准化厂房,曾经“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草根小作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闽侯工艺品产业的龙头企业。

产品远销欧美、澳洲、中东地区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年被评为闽侯县“出口大户”“纳税大户”。2021年创汇5000万美元,年纳税1800余万元。常春腾的成长历程,是闽侯工艺品行业发展的缩影。

“原来厂房较小,2018年享受到工业产业园区提质扩容优惠政策后,进行了扩建和优化,增加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年新增产值达1亿元。”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政府的鼎力支持让常春腾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经理魏智模记忆犹新,“闽侯县对园区路网建设投资不遗余力,厂区前有一条铁路,货车进出很是不便,后来政府在岔口修建地下通道,打通了物流运输的血脉。”

面对疫情期间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政策变化等挑战,探索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成为常春腾的一道必选题。“我们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企业已经在阿里巴巴、天猫开设了线上店,同时谋划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设实景体验店。”魏智模说,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深挖国内市场“富矿”,常春腾已迈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之路的第一步。

【闽侯实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闽侯工艺品行业从家庭小作坊稳步发展,从最初的年出口额仅有300万元,发展到现在拥有1200多家企业、产值超200亿元的大型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闽侯工艺品有三个“最”。产品创新种类最多,从原来单一的竹编,拓展到竹、木、草、藤、铁、皮和漆器、雕刻八大类、近百万件规格品;行业出口创汇最大,以闽侯为中心,辐射全世界,出口欧美和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品出口的国家数和出口总量,在全国家居装饰工艺品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提供就业岗位最稳,闽侯县工艺品产业2021年产值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将近16.7万人。

经过市场的考验,闽侯工艺品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路,从单一出口转为出口内销并行。多家企业积极创新求变,入驻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尝试开展直播带货,国内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2021年线上内销产值突破5亿元。

这是一条提质扩容之路,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闽侯县率先推进优质工艺品企业提质扩容,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未来,闽侯县将努力打造‘闽侯工艺品’这张金名片,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全行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为先 建宜居新城补民生短板

【项目点击】

在五月明媚的春光里,走进位于荆溪镇荆溪大道旁的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用感恩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的校训映入眼帘。

“这个片区人口较为密集,而附近只有关源中学、荆溪中学、昙石山中学三所学校,学位紧张。”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叶世农介绍,为了缓解县城学位紧张,补民生短板,闽侯县投资8亿元建设这所学校。“先行投用的初中部目前设有11个班,在校生533人。学校也将纳入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叶世农说。

记者看到,学校北侧一块约80亩的土地已经被圈起,用于新建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及其附属学校(二期)。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设幼儿园15个班、小学部36个班、初中60个班、高中30个班,共6570个学位,成为闽侯县第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学校。

【闽侯实践】

今年3月,闽侯县统计局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2021年末,闽侯常住人口突破百万,达101.5万人。闽侯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真诚包容的人文环境、海纳百川的首邑胸襟、温暖人心的营商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宜居舒适的城市建设、应收尽收的义务教育,让人们爱上这座城。

在建设“宜居新城”道路上,闽侯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提升人居环境,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县域更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目前,闽侯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94所、学位13.85万个,可基本满足群众就学需求。“为了保证每个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提质’和‘扩容’一个都不能少。”闽侯县教育局副局长陈艳晓表示,在提质方面,闽侯县全面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发挥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功能,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校持续协调发展。近3年来投入9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投入3300万元建设学校操场人工草坪等设施。在扩容方面,共实施65个重点项目,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2960个,增加幼儿园学位10410个。

创新加持 多向发力打造产业强城

【项目点击】

走进位于青口汽车工业园区的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特新),生产车间内引擎轰鸣,仿佛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铝合金制备过程的技术工艺、特殊装备及其专业材料研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麦特新致力于绿色冶金、节能减排的铝合金熔炼技术研究,并承担着汽车轻量化的高性能铝材研究。如今,历经18年发展,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铝合金熔炼精炼技术领域的风向标。

“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实现逆势增长。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技术创新迸发的强大动能。”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昱成介绍。

在闽侯,奔跑在创新路上的,不只麦特新。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光学元件、精密光学镜头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闽侯实践】

闽侯产业的优势在工业,发展潜力也在工业。闽侯县以青口汽车工业园区和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双核,组团发展工业。目前已形成汽车、机电、工艺品、建材、食品、服装等六大百亿集群,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02家,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闽侯规上工业产值137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县”。

怎样做大做优产业强城?闽侯主要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落实“榕升计划”和“榕腾计划”,强化企业梯度培育。二是着力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发挥41名产业链招商专员作用,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以来共推动50个产业链项目,总投84亿元。三是着力推动园区升级。紧抓省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机遇,推动园区提质增容。2021年以来,仅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已生成扩容项目18项,新增工业厂房约51万平方米。四是着力扶引壮大龙头。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发挥151名企业服务专员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五是着力强化科技赋能。发挥大学城优势,组建21个驻地高校专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9家(含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35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高企和“专精特新”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下一步,闽侯将深化企业服务,强化主体培育,力争‘十四五’中期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苏枫 张存金 范志凤)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