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对艾滋病的恐惧带来的癔症,让他们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一点感冒,也许就能要了他们的命”“不小心的磕碰,带来的是止不住的大出血”……这些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让HIV病毒携带者宛若行走在悬崖边上。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闽江监狱七监区(艾感罪犯专管监区)关押着的罪犯,都是HIV病毒携带者,且大多数伴有其他并发症,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面对梅毒化脓溃烂的皮肤、肺结核肝炎等高发传染疾病,以及时刻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六年来,七监区民警在改造艾滋病罪犯的漫长道路上,反复将这些艾滋病犯从悬崖边拉回来,因为他们是警察,是医生,更是党员。

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与普通罪犯相比,艾滋病犯有着既是病人又是罪犯的双重身份,改造的难度远大于其他普通罪犯。“对于艾滋病,他们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认为是绝症,觉得‘刑期比命长’,抗拒治疗和管教是常态;有的时而想得开,时而想不开,敏感多疑,情绪时常骤变……”谈及对艾滋病犯的改造理念,七监区专职民警医生、四级高级警长范训淼说道:“服刑只是惩罚手段,将他们改造成守法公民才是根本目的,也是监狱民警的职业价值所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因人施教,首先要让他们对艾滋病有正确认识,能够接受现实、配合治疗,这是改造他们的基点,也就是所谓的治病医心。”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罪犯林某是个偷盗惯犯,这次是他第七次被公安机关抓获,在看守所被查出艾滋病后,他被送至闽江监狱七监区关押。“第一次见到他时,表情呆呆的。”在对林某进行问诊的过程中,范训淼总觉得他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不免多留意了些,“他手腕处有好几条割伤,明显是自杀未遂的痕迹。”

原来,林某文化水平只到小学三年级,当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很是无助害怕。在周围人的言语行为中,愈发觉得自己生命无望,承受不住压力的林某,多次想要轻生。民警反复对他进行开导,宣讲艾滋病知识,最终说服林某放下包袱,配合治疗。

类似的故事在七监区时有发生。“我的刑期这么长,有啥可治的?!”2022年6月,艾滋病罪犯吴某因CD4值低下诱发并发症,排尿困难,胀痛难忍,导致情绪崩溃,他对监区医生恶言相向、辱骂发泄。对此,范训淼一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一方面对症治疗、导尿等,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努力,他全身汗湿,双手沾满污秽物。这一幕让吴某当场失声痛哭,也深深触动了周边的艾滋病犯。

“艾滋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范训淼在艾感监区工作已18个年头。因工作需要,他经常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收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信息,请专家来监狱会诊、辅导,这让他对艾滋病有了深入了解,恐惧感也随之消失。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回忆起第一次进监区工作的场景,范训淼深有感触,“那时候真的害怕,把自己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连鞋套都套上了,但在给艾滋病犯诊疗的过程中,我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在闽江监狱,采血、输液等护理工作是由两名专职医生完成的。每天单是给病犯配药,就要花费几个小时,加上每日早、午、晚三次号房巡诊、坐诊,医生们常是汗流浃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而这些只是他们日常最基本的工作内容,突发急诊和疑难杂症无不让他们时刻绷紧神经。

最大的风险是职业暴露,但他们却常常顾不上这些

艾滋病犯因为吸毒等感染艾滋病,普遍存在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他们会反复钻牛角尖,这时就需要民警做细致的心理疏导,将他们从死胡同中拉出来。”七监区二分管区负责人、三级警长黄启章表示,在改造艾滋病罪犯的同时,民警需要有自己的心理建设。明知道在艾滋病监区工作,最大的风险就是职业暴露,但在这里管教民警却常常顾不上这些……

7月,新入监罪犯正在进行监规纪律考核,“快轮到徐某背诵时,他开始浑身抖动。”当日值班长、狱政管教、二级警长高一鸣马上察觉了徐某疑似癫痫样症状发作的异样。紧接着徐某便失去意识,抽搐倒地,口吐白沫,“如果咬到舌头,血和白沫混在一起,很容易导致窒息。”来不及多想的高一鸣,将手中软油纸制作的监规手册卷起来塞在了徐某嘴里,另一名民警按住徐某的手脚,并通过对讲机紧急呼叫监区医生前来救治。现在想来,高一鸣还是有些后怕,“下意识地就是要救他,没想会不会咬到手,会不会被抓伤。”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清醒后的徐某很是感动,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民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并未写很多话,但一笔一画很是板正。“其实徐某没有真正的癫痫病,是对艾滋病的过度敏感恐惧带来的癔症,幻想自己有癫痫,从而身体作出了反应。我们只能慢慢向他解释,他没事。”

几日后的凌晨两点,徐某怕打扰同改休息,自己摸黑起床上厕所,不慎跌倒。感知到头皮出血后的徐某,一时紧张害怕,再次引发癫痫样症状。民警紧急呼叫了医院值班医生陈文邦,同时控制住徐某,并用纱布帮其按压止血,“各种突发情况,让我们已经习惯深夜开着警用救护车冲去医院了。纱布、氧气罐、监测仪等常用设备,更是每一层楼的值班室都备着。”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艾滋病犯有时会剥片橘子递给民警,“很甜,要吃吗?”这是一种试探,如果民警表现出一点异常或退缩,艾滋病犯就会认为民警在歧视他,从而产生敌视情绪。高一鸣说:“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民警不会碰他们的东西,更不会触碰他们的身体。”但这些点点滴滴的改造挽救举措,让艾感病犯们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心怀感恩、接受改造。

不单要医身,也要医心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改造,增强他们信心,引导他们重塑健康人格,重新拥抱新生活。”七监区党支部书记、副监区长段闽戎说道,“教育改造艾滋病罪犯不单要医身,也要医心,要通过监狱民警规范文明的执法,以有温度的改造举措,用科学、专业的方式教育感化他们。”

夏某入监后总是一副颓废的样子,“生活的巨大落差,让他开始逃避现实。”七监区副分监区长赖少滨翻开了夏某档案袋——夏某是高学历家庭的独子,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学习油画、书法。因富有语言天赋前往国外交流学习时,沾染了毒品,感染艾滋病,他自恃命不久矣,开始诈骗亲朋好友的钱财以供挥霍。入狱后,更觉得生活破碎不堪,从此封闭自我。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学了那么久的油画,在这也画一幅吧。”为了打开夏某的内心,民警将画笔交到了他手上,原想可以激发他重拾兴趣,没曾想却收到了一幅配色阴暗、线条粗糙的作品,“为什么画成这样?”在一问一答中,民警了解到夏某因艾滋病而放弃自我,因入狱而觉得回家无望,于是民警向他科普艾滋病知识和减刑政策,帮助其走出思想误区。

在日复一日的攻心教育和对周围同改的观察下,夏某的眼神慢慢有了光彩,“警官,我想再画一副画,可以吗?”鉴于之前的阴暗作品,民警不忍提醒道:“你这回儿想画啥样的作品,不会又是灰黑色的吧?”“不会了不会了,我想好画什么了。”拿到画具的夏某,完成了一幅色彩明媚、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时值春节,监区举办书法活动,夏某的作品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今年春节,每个号房的对联都交给你了。”被需要的感觉像温暖的阳光包裹了夏某,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当监区准备成立油画兴趣班时,夏某主动找到民警表达了他想担任组长教大家画画的意愿,“他的绘画功底在监内数一数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老师了。”民警欣然同意。从草地到天空,夏某的画作主题越来越开阔、明亮。近期,夏某在和妈妈通电话时,他说:“妈妈,我在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现在监区要在走廊画一副好几十米的千里江山图,也是我负责。”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近年来,七监区陆续推出喷绘工作室、三句半文艺组、乐器选修班、书法兴趣班、太极养生操、五谷杂粮艺术画、折纸等兴趣小组,选送的节目在监狱各类文体比赛中多次获奖。此外,为引导艾滋病犯逐步找回自我价值,监区积极打造“书香监区”,通过民警和社会团体的捐书,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还成立“华光广播站”,组织制作贴近罪犯改造实际的法治宣传广播节目,引导艾感罪犯守法尊法。

种下一棵希望的种子,收获一份新生的喜悦

高墙电网,冰冷铁窗,这是社会对以往监狱固有的印象,然而在艾感监区,沿路的绿植、花卉、瓜果,充满浓浓的绿意和生机。早在2018年,七监区就积极打造“绿色监区”,建立爱心农场,以号房为单位,建立“绿色责任田”。

一开始,奔着让绝境中的艾滋病犯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收获喜悦而去的民警们却屡屡失败。“这土根本就不行,你们怎么连地都不会种?”庞某的嘲笑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农民出生的庞某,从小跟随父母下地种田,因受不了农活的累和读书的无趣,早早去混社会。入监时,庞某的毒瘾还未戒,性格暴躁,不服管教。“你会,你来呗?”民警察觉到也许庞某的改造突破就在这,使出了激将法。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开垦、翻土、种植,庞某难得一本正经的样子,嘴里絮絮叨叨讲着干农活的要领。“这鸡蛋壳和干草都是养土的好肥料”“西瓜不能摸,它表面有一层保护绒,没了西瓜就坏了”“玉米杆要绑起来,才好结果”……在庞某的努力下,从应季的瓜果蔬菜到树木花草,农场种的品种越来越多。

一次,庞某翻土翻到一半,突然蹲在地上眼眶发红,“怎么了?”“想家了!”“怎么现在想家了?”“其实也不是想家,是想土地了,那时候和父亲一起种地,觉得很苦,但现在想想是多么幸福的日子。”“争取减刑,你也可以早日回家!”

“我要种西瓜,到了夏天我们都有西瓜吃啦”“我要种三角梅,在我老家遍地都是三角梅”,“爱心农场”项目深得艾滋病犯喜爱,参加人数多达70余人。庞某更是卖力种地,他从没想过当农民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仅种出果实花草,还可以教别人知识,获得大家的认可,“今天我们种下的希望的种子,明天将收获新生的喜悦。我一定要珍惜生命,早日回家尽孝。”

“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的人

“农民很辛苦的,你真的坚持得住吗?”“我可以的,警官,我很喜欢土地的踏实感。”刑满释放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庞某表示他将回老家种田,陪父母度过晚年。

除了庞某,从艾滋病监区的刑释人员中还有卖农产品的、送快递的、设计平面广告的……近年来,他们向监区送来感谢信和劝告信:“你们好好改造,外面的生活很精彩,我想,我再也不会回去了。”“我现在送快递,有了一个体面的工作。”“我用赚来的钱治好了奶奶的白内障,感谢警官的教导。”“在监狱学习的技能、参加的兴趣小组,在外面都是有用的,希望大家好好改造、好好吃药,争取都能获得新生。”

“教育引导艾滋病犯重塑健康人格,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刑释后积极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所接纳,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闽江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艾贵祥说。为了让社会更好地接纳这个群体,闽江监狱结合七监区的工作特点,将“普法融入社会”作为党建品牌,拓展法律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在预防再犯罪上积极作为,组建了普法志愿服务队,先后与学校、社区等共建,开展防艾、防校园暴力等普法宣传教育,在社会各界取得良好的反响。

在闽江监狱七监区,民警们传承弘扬着福建省监狱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忠诚擦亮政治底色,以法治筑牢安全底线,以专业精神感化艾滋病犯,在平安福建、法治建设中贡献监狱民警的智慧和力量。(谢伟英 陈晓蓉 潘雯君)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黄金产区,国民酱酒,探秘小糊涂仙·酱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