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走进歌舞剧《松毛岭之恋》排练场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 领舞苗良栋(左)与胡蓉(右)在一遍遍地琢磨人物感情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 候场时,还在练习动作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 即使是群舞演员,排练时也很投入,充满激情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 排练经常从早上一直延续到晚上,午餐晚餐都得叫外卖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 毕竟还是年轻人,等待上场时,就来局“王者荣耀”放松一下 福建省歌舞剧院 90后为英雄而舞《松毛岭之恋》剧照

海峡网6月11日讯 (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王浩志/图 实习生 黄之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省歌”的演员,是福州年轻人的“偶像”。时光荏苒,那一拨演员或许已淡出舞台,接力棒交到了剧院的“90后”手中。这些天,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原创剧目《松毛岭之恋》正在排练,这群20多岁的孩子,用青春的跃动,演绎红军往事,为英雄而舞。

《松毛岭之恋》是以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战“松毛岭之战”为背景的歌舞剧,讲述的是,红军战士阿根参加松毛岭战斗,与已怀孕的妻子阿妹别离,10个月之后,阿妹生下儿子,却不知阿根已在松毛岭战斗中牺牲。阿妹仍按客家人风俗,每年为他做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等着他平安归来。一年年过去,阿妹没有阿根的消息,独自抚养着阿根的遗腹子思军。30年后,思军把阿根的烈士证书交给妈妈,悲痛的阿妹把30套衣服放进了离家50米的衣冠冢里,与丈夫最后告别。

剧中的舞蹈演员大都是“90后”,80多年前的革命战争故事在他们眼里遥远而陌生,如何能准确地演绎红色题材的内涵,表现红军战士与老区人民的英勇与大爱,对这群“省歌”的小字辈来说,是个考验。

排演前,剧院组织年轻演员多次去革命老区采风。他们来到松毛岭所在的长汀县中复村,走访了红军桥、松毛岭保卫战遗址,聆听烈士后代讲述战斗故事。接下来的连续排练,对年轻演员的基本功和意志力更是双重考验。

上周六晚6点,海都记者来到位于五一广场的福建大剧院,此时距排练开始还有1个小时。在排练厅前的走廊,所有的舞蹈演员正在候场。木板凳架起了餐桌,上面摆放着各种风味的外卖盒饭。演员中,有来自各省的,不同风味的盒饭排满走廊,似乎成了他们的签到方式。守纪,这是演员必备的修养。

一场两个小时的排练,很多演员出镜只有几分钟,除了这几分钟的专注,更多的是在等待。等待中,他们时不时还复习一下角色的舞蹈动作,或沉浸在玩手机中,“90后”嘛,哪个男生不爱玩游戏、哪个女生不爱网上逛淘宝?然而一旦执行导演通知准备出场时,不论上一秒做什么,他们都马上放下手机,一跃而起,进入排练厅,那一瞬间,他们毫无违和感地“穿越”到80多年前的革命年代,成了红军战士或苏区阿妹。

省歌舞剧院原副院长、著名导演吴玲红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每天练功是最基本的,有紧急任务,也要有随叫随上台的魄力。

在排练分工中,演员有AB角色,有每一幕的角色,在这些年轻演员看来,只要上场,自己就是主角。他们不仅代表了福建省歌舞剧的最高水平,一些经典剧目甚至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

歌舞剧演员看似神秘,其实他们和普通事业单位职工,拿着一样的工资。他们和专业运动员一样,采用半军事化的管理。从艺校进入省歌舞剧院的那一刻,他们经历严格的考试,才能入选。

舞蹈演员是吃青春饭的,跳到35岁都算是老演员了,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要转型。

为舞而生,他们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舞蹈事业。

□红色档案

松毛岭战役

松毛岭位于福建长汀,是当时闽西通往中央苏区的交通要道。发生在1934年9月的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夕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3万红军阻击7万敌人,打了七天七夜,上万名战士牺牲,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松毛岭之恋》以歌剧的形式,把这段英雄史实搬上舞台。该剧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今年5月31日在福州公演。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在劳动节libwalk 福州市图书馆这场图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