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热点问答

1、改革后,患者的医疗负担增加了吗?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测算,改革后全市医疗费用总量上基本平衡,患者费用负担总体没有增加。但就患者个体而言,由于每位患者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费用会有不同影响。比如以药物治疗或者CT、核磁检查为主的患者费用一般会下降,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的患者诊疗费就会有一定增加。据卫生部门测算,门诊患者费用有所下降,次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费用略有上涨,例均涨幅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2、 药品降价,如何保证质量?

在阳光采购过程中,市卫计委将药品质量作为评价药品的第一要素,对存在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在北京地区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同时,本市还制定了包含11个大项的药品质量百分评价体系,这些指标及评价结果,都将对医疗机构予以公布。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药品质量监控能力。一方面对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及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全面检测本市主要供应渠道药品质量。另一方面与卫生计生委建立药品价格调整信息沟通机制,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地抽验工作,监控此类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价格降低后质量不降低。

试点经验

朝阳医院:单张处方减1.25个药品种类

北京市医管局总药师、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刘丽宏,将朝阳医院在试点“医药分开”后医院在药品方面的几大转变总结为“3345”。

第一个“3”代表实现三个转变,即医院从处方点评向前置审核转变,从千人一药向精准处方转变,从指标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第二个“3”是指三个减少,即患者次均用药费用减少,用药的品种数减少(医改后,单张处方上药的品种数平均减少了1.25个),药源性疾病减少。

“4”则是指医院的四个降低,即门诊的次均药费降低了20.65%,住院的次均药费降低了36.02%,全院的药占比降低了36%,不合格处方由医改之初的7.82%降低到现在的不足0.01%。

“5”是指医院在医改中实现了5个有效推动,推动了合理用药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药师转型、医生诊疗行为的转变、合理用药的精益化管理和临床药学服务的门诊化。“这些改变成就了我们医院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体系。”刘丽宏说。

“通过合理用药的管理,可以挤掉医院运行中药品成本的‘水分’,即不合理的用药。”刘丽宏表示,以前总有些患者,明明吃3天药病就能好了,却偏偏习惯多吃药;还有些慢性病患者习惯性多开很多药,甚至把多开出的药给家人吃。对于这类患者,我们要帮助他们精简药品,只留下对患者病情有用的药。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那些没用甚至可能会对治疗有影响的药都会被“挤掉”。

市医管局对先期参与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的5家医院收支状况统计分析显示,在医院年总收入中,药占比从2012年的43%,逐年下降,2016年约为33%。

本报记者 刘欢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苹果iPhone 17 Plus将配备略小的屏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