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4月16日,三亚开往哈尔滨的“返乡夕阳红号”旅游专列将要首航,途经湛江、桂林、张家界、邯郸等城市,历时10天,配备医务人员全程问诊。821个铺位已全部预订完毕,乘客全是来自三亚、五指山等地的候鸟老人。

闫文玲打算住到4月底。算一算,这回她在三亚要住将近半年。她栖息在这座热带滨海小城的时间,从最初的“只过个春节”,到“住个把月”,再到如今,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居住在三亚。闫文玲自己都对此有些惊讶。

“也许将来还会更久吧。”她猜。她有许多同龄的朋友,也陆陆续续成为在三亚“猫冬”的候鸟老人。

而在王颖的印象中,候鸟们的儿女,对父母长居三亚,往往都是赞同的,因为这里“环境好”“无污染”。许多“候鸟”的孩子都在外地打拼,老人们在老家留守同样没有儿女在身边,“那还不如选个环境好的地方”。

闫文玲最近发现一个新现象,越来越多“候鸟”把孙辈也接了过来,既能“躲霾”,又顺便帮儿女们带了孩子。她认识的一位朋友,孙子在三亚的爷爷奶奶身边,一直带到上完了幼儿园,才被父母接了回去。

闫文玲的女儿也在备孕,她动了念头,到时候,或许真的可以把孩子接到三亚来。毕竟,“北京的雾霾对孩子太不好了”。

有时候她也在想,是不是让孩子留在大城市打拼,就是“最好最合适”的生活。她觉得,在这样一个气候宜人、生活节奏慢的小城市生活,似乎也很好。压力小一点,对身体好一点。

但她又说:“或许还是更适合老人吧。”

李梅喜欢三亚,也喜欢北京,最爱的还是老家。但老家冬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越来越不利于她和老伴儿的健康。她成为候鸟老人也有些年头了,偶尔也会接待从老家过来度假的亲戚朋友,领他们去三亚街头的东北馆子吃家乡菜。

在当地人眼中,这些外来人口,既带来了商机,也抬高了物价和房价。在三亚甚至有一句戏言,“三亚都要被东北人占领啦”。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东北馆子,但矛盾和冲突也渐渐多了,甚至时常有三亚人和东北人在公交车上打架。网上偶尔还会出现一些“互掐”的帖子,评论区充满了火药味儿。

“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就是想要在三亚政府和候鸟老人之间,搭起桥梁,拉起纽带,”王颖对记者说,“也帮助候鸟老人们,融入当地生活和社会,毕竟我们都在这边买房子了嘛。”

三亚异地养老协会曾经开办过专题讲座,发放过《海南异地养老服务指南》,常年提供义诊和法律咨询服务,组织过演出。今年1月,协会举办了一个“千人单身联谊会”,有不少单身“候鸟”参加。

“其实我也是候鸟,我们想让候鸟们在三亚有个家。”王颖说。

闫文玲已给内蒙古、北京和三亚都赋予了家的属性。但无论在老家还是在三亚,女儿都没办法长期陪伴她。

今年春节,女儿女婿请了将近20天的长假,飞来了三亚。这些天是热闹的,她陪着他们去了海滩。因为身体原因,原本水性很好的闫文玲,无法再下海游泳了。她坐在沙滩椅上,头顶是棕榈叶子编成的大遮阳伞,看着阳光在蓝色的波浪上摆荡,也看着孩子们乘着摩托艇在海面上飞驰。

假期很快过去了,孩子们飞回了北京,她和老伴儿继续过着悠闲且单调的日子。但她并不觉得失落。

上周,闫文玲报了一个环岛游,当她的女儿堵在北京下班高峰时段的环路上时,她正站在海南岛的一处风景区里,享受夕阳的余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渺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5•8人道公益日 | 【项目推介】“爱·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