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三明是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多年来探索总结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9日一大早,宁化县石壁镇小吴村的张恩炎已经在镇里的现代农业观光园里忙活了好一阵子。老张家的困难在村里人人皆知,夫妻俩年老多病,儿子除智障外脚还有残疾,儿媳妇是聋哑人,孙女也有智障。家里的开销全靠年迈的夫妻俩种烤烟、烟后稻以及所享受的低保。

“地少又缺乏劳动力,除了7000多元的低保,张恩炎全家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日子太艰难了。”挂村干部石壁镇党委副书记吴荣煌告诉记者。

2014年,宁化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后,老张家的情况开始有了好转。在当地干部挂钩帮扶下,张恩炎以一亩土地入股了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每年分红就有1500元,此外,在观光园用工期间,优先安排像老张这样的贫困户打零工,一年下来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残疾的儿子儿媳也被安排在邻近的豆腐皮厂打零工,加上7000余元的低保,去年老张家的总收入有1.6万多元。

为着力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问题,宁化、建宁等原中央苏区县重点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帮扶等一系列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随后,三明市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为“三步工作法”;“4”为四因四缺分类法;“8”为“八种帮扶模式”。

特别是2015年,三明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扶贫、改革、试验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精准施策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解决识别后帮扶跟不上问题,瞄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这个“靶心”,三明实施结对帮扶型、创业培育型、入股分红型、资产盘活型、基地托养型、订单带动型、资金互助型、搬迁改造型等八种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在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创建扶贫轮训基地的设想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该村与闽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基地划出10亩的鲜切花种植实验区,供贫困户实践学习种植。企业负责“全包”,包吃包住,免费提供大棚、种苗、技术、农资、包销产品,花卉售卖后的利润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无任何风险,每年每亩地可直接获得1.5万至2万元的纯收益。这样的孵化,既可以解决贫困户创业初期无技术、无资金等问题,同时又解决企业劳动用工问题。贫困户学成后,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启动创业。

几年来,三明市不断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2015年共安排扶贫补助资金4.34亿元,今年已安排扶贫补助资金3.27亿元。同时,省财政从2015-2020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市本级筹集3000万元用于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2014-2015年,全市有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7.5%。

下一步,三明将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拓展提升“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贫困线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3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47个空壳贫困村全部脱帽。

责任编辑:周冬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平潭片区支行:慰问社区困难群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