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一把火烧掉不是浪费资源?我敬重有爱心做好事的人……”4月1日上午,我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亲属肖素英,看到爱人林三梅的名字镌刻在纪念墙上,欣慰不已。

当天,三明市首个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在市福源山陵园建成开园。我市21名志愿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纪念墙上。在纪念墙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肖素英,讲述了夫妻俩的故事。崇尚科学的他们,常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毅然登记捐献眼角膜志愿申请,并给子女写下遗书。后来,享年88岁的林三梅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两名患者体内。

我市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工作开展以来,有45位志愿者登记遗体捐献,42位志愿者登记器官捐献,27位志愿者登记眼角膜捐献。目前,已实现遗体捐献6例,器官捐献15例,眼角膜捐献5例。捐献志愿者们在离开人世时,依然为人类做出最后的贡献,自愿将自己的遗体和器官无偿捐出,成就医学科学研究,延续他人的生命。

遗体和器官捐献,在人间写下大爱。2016年10月,市红十字会提出建立纪念园的构想,和福源山陵园双方一拍即合。福源山陵园决定,无偿捐建纪念园。福源山陵园占地70余亩,是一座生态化、现代化的花园式、公益性陵园。陵园负责人郑晓辉说,建立纪念园是大爱的事业,既可以铭记这生命的最后奉献之举,又可以使捐献者家属有情感和精神的归属感。

纪念园建设,对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多种原因,众多的器官衰竭患者等待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大力推进自愿遗体器官捐献,不仅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推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移风易俗、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具体行动。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岁美说,“给他人希望、让自己永恒”的大爱行为令人敬佩,建设纪念园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人道博爱的高尚情怀。

献上一束鲜花追思……年轻的红十字志愿者们,主动和肖素英在纪念墙前合影留念。这让30多年前参与过全国“五四三”会议工作的肖素英更加感慨。她说,这些爱心故事,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本报记者李顺亮)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投泰康信托举办“正大美好 赫奕传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