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和你我一样,这是个普通人。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算富裕,要努力赚钱养家。

他爱笑。当了7年村支书,没跟谁红过脸,凡事走在前头,想方设法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他做了很多好事。听起来都很小,却着实帮助了很多人。以至于很久以后,人们还在念叨他的好。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

他叫周炳耀,平时大家都叫他耀仔,来自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

今年中秋节,庄里村遭遇台风天。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在疏通桥洞时被洪水冲走,年仅45岁。耀仔家在万家团圆的日子永远失去了耀仔。

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英雄。紧要关头,他只是耀仔,一个像以往一样认真负责、踏实做事的普通人。

洪水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事发半个多月,周炳耀的妻子仍然无法接受突如而来的打击,沉浸在悲痛之中。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刘冬菊已经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如果不是之前发生的意外,此刻她应该和丈夫耀仔忙着准备儿子的婚礼。婚礼这个月24号举行,可是丈夫已经看不到这一天了。

9月15日凌晨,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翔安沿海。300多公里外的庄里村,也下起瓢泼大雨。村里的老人说,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躺在屋里能听到溪里的石头“咣当咣当”乱响。

那天晚上,刘冬菊也没睡好。丈夫是村支书,前一天上午,他还去乡里参加全县防汛抗台工作视频会议,回来就紧急开会布置工作,忙到夜里10点多才躺下。

凌晨3点多,刘冬菊隐约感到,耀仔下了楼。当时全村已经停电,外面一片漆黑。他拿了手电,换上雨披,出了门。

张华忠睡得也不踏实。他是村支委,根据前一天的“抗台”安排,要和耀仔一起在村里巡逻。

凌晨4点,张华忠看到自家窗户被手电筒晃了几下,穿上衣服赶紧下楼。

楼下正站着耀仔。他已经在村里走了一小圈。两人结着伴,前前后后在村里又查看一遍,觉得暂时没有险情便各自回家。

回家后,张华忠迷迷糊糊睡着了。再醒来时,天色微亮,他给耀仔打了个电话,“你在哪儿?”

“我已经出来了。”耀仔回答。对话时间定格在5点50分。

张华忠急忙换好衣服,打着伞再次出门。雨还是很大,他看到耀仔穿着一件蓝色雨披,正在清理堵在桥洞下的杂物。

“主要是菇筒、竹竿和太阳布。”张华忠说,他们这一带,很多人家靠种香菇谋生。雨水冲垮了香菇棚,菇棚里面的各种杂物沿溪而下,一股脑儿堵在桥洞下。

两人开始一起清理。耀仔在前面拔竹竿,张华忠跟在后面捡菇筒,期间耀仔还让他帮忙用手机拍个照。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9月15日清晨,庄里村的小溪边,村支委张华忠用手机为村支书周炳耀拍下其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张华忠 图

正在这时,十多米之外,村民周丽翠家的老房子撑不住了。那是几间土坯房,临溪、处于低处,水已经漫过大门,里面还住了四五户人家。

耀仔很着急。他冲过去查看了一下水情,意识到是因为下游另一个桥洞被堵,周丽翠家门口的水才涨到这么高。

准确地说,那天清晨,村民口中的那条“小溪”已不能再称为“溪”,而是“洪水猛兽”。因为下游桥洞堵塞、水流不畅,大水漫过桥面约80公分,淹没了人的小腿。

要减缓水情,必须先疏通桥洞。耀仔跑到桥上,用力拔出塞在桥洞下的竹竿,一根、两根、三根……

拔出第四根,桥洞终于疏通。此前积压过多的水狠狠冲下来,还没来得及松手的耀仔被竹竿强大的惯性顶了一下身体,瞬间掉落水中。

诀别

“救命啊,耀仔被水冲走了。”看到这一幕,张华忠急忙呼喊。

那是9月15日早上6点出头,张华忠站在距离出事地点不到5米的地方,一时手足无措。

另一个大声呼救的是刘冬菊。

丈夫第二次出门后,她不太放心,就跟了出来。看到雨那么大,她劝耀仔先回家,可丈夫说,“这是我的责任。”

刘冬菊只好站在桥的另一侧。她忧心忡忡地环顾四周,再回过头,发现人不见了,马上意识到是掉下去了。

后来有村民说,那天刘冬菊跟发疯一样,哭喊着,要随丈夫而去。她追着水流奔跑,可是水流得比汽车还快,耀仔掉下去,两三秒就找不到了。

但奔跑中的刘冬菊还是见到了丈夫。他大半个身子淹在水中,露出胸口以上部分,似乎朝妻子方向看了一眼,一个浪打来,又迅速消失。

9月15日清晨,整个庄里村是被呼救声唤醒的。当人们拿着工具,匆匆忙忙赶到溪边时,只看到翻滚奔腾的水流。

几乎整个村里的人们都在搜寻,终于在距离庄里村5公里外的树兜村找到耀仔。

那已经是早上7点多,他挂在半倒塌的菇棚上,衣服和鞋都被冲走,全身伤痕累累,完全没有了呼吸。

看到耀仔的样子,张华忠一下子就哭了。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因为水势太大,车辆开不进来,耀仔只能放在树兜村路边。他给好友盖了一层广告布,还找来竹竿、太阳布想搭个雨棚,无奈风太大,怎么搭都支不起来。

当耀仔被送到殡仪馆时,他的两个孩子还在赶回家的路上。

此前,他的儿子周铭灿在辽宁打工,女儿周巧烂跟着未婚夫去了海南。接到父亲出事的消息,兄妹俩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相信。

“早上6点多,我哥给我打电话,说爸被水冲走了,我还觉得很奇怪,怎么会被水冲走……”周巧烂说,她记忆里,村里就一条小溪,水很浅,冲走人几乎不可能。

十几个小时前,周巧烂还跟父亲通过电话。

那是9月14日傍晚,她想到第二天是中秋节,打算给父母寄点钱。当时耀仔说,寄什么钱,你在外面过好一点就可以了。但女儿很坚持,他拗不过,只好把银行卡号发去。

周巧烂说,那次通话没跟父亲讲太多。只记得母亲提了一句,台风要来了,你爸正在忙,想不到竟是父女最后一次对话。

受台风天影响,9月15日,周铭灿和周巧烂回家的路都异常艰难。

当他们辗转奔波赶回古田,已是当天晚上8点多。看到冰冷的遗体,周铭灿当场晕了过去,周巧烂还是无法接受现实。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巧烂拿着父亲生前的留影照,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村里人都说,他们父女俩长得非常像。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水泡过,脸上又都是伤,殡仪馆的人给他化了妆……”周巧烂说,她还在想,是不是弄错了,这和记忆中的爸爸完全不一样。

可是哥哥昏倒了,所有人都在巨大的悲痛中,周巧烂不得不强迫自己接受现实——最亲爱的人已不告而别。

顶梁柱

对周炳耀一家而言,今后的每个中秋节都不会好过。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儿子周铭灿在一旁陪伴看护着母亲。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刘冬菊整夜整夜睡不好觉。她跟旁人念叨丈夫的好,从夜里给她盖被子,到生病帮她刮痧,再到洗碗、擦地、赚钱,家里没有哪件事可以离开耀仔。

她又心疼丈夫过得很节俭,青菜拌一拌就能下饭,过中秋也不过是吃碗面。眼下耀仔还没享福就突然离去,一句话都没给她留下。

全村人都知道,耀仔和老婆感情好。

刘冬菊娘家是附近乡镇的,两人同岁,结婚20多年从没吵过架。刘冬菊说,当初嫁给这个男人,就是看中对方老实、勤快、脾气好,实际生活中,他也确实是这样。

最近几年,刘冬菊身体不好,家里更要靠丈夫。村里人偶尔调侃,“耀仔怕老婆”。他不但不生气,还理直气壮回应,“就是怕喽,不然也不做这么多事。”

好脾气也决定了耀仔的慈父角色。

他宠爱女儿,几乎有求必应,对儿子稍微严厉,但很少打骂。和许多“过分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同,耀仔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更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做对比。

“爸常说,做人要老实、肯做事、多帮助别人,还有就是不要乱花钱。”周铭灿告诉澎湃新闻,他和妹妹都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不想念了,这让父亲有些遗憾。

有一次,只有十五、六岁的周巧烂想出去打工,气得耀仔把她收拾好的行李箱直接从二楼扔了下来。

那也是周巧烂记忆中父亲最生气的一次。他一直认为,女儿就算不想读书,陪在父母身边也好,不需要那么辛苦地去赚钱。

可做父亲的又总拿心爱的女儿没办法。看到周巧烂一直想出去,他只好答应,同时又叮嘱女儿,“你就当旅游,开开眼界,赚不到钱没关系。”

于是这些年,耀仔的两个孩子大多在外地。

儿子周铭灿头两年还在附近的福州、厦门等地,没多久又跑到北方去采矿。采矿是非常辛苦的工作,甚至有生命危险,为了多赚钱,他辗转在山东、内蒙古、辽宁一带。

女儿周巧烂本来也在福建省内打工,后因未婚夫一家在海南,也就跟着过去。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巧烂记得,有一次打工回来,父亲阻拦她不让她去洗碗,望着父亲在厨房间忙碌的背影,忽然心里一阵感动。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周巧烂说,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今年夏天,她还回家小住一个月。那段时间,爸爸什么家务活都不舍得让她做,只觉得女儿在外很辛苦,在家就要好好休息。

村里人说,耀仔其实不放心两个孩子。他们一个1991年出生,一个1994年出生,年纪很小,当大人的总要操心。

但孩子们对这份良苦用心缺乏太深体会。

周巧烂特别后悔,这几年跟父亲交流不够多。父亲一贯有的亲昵,让成年后的她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有心事也跟母亲说得多一些。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都是先问,妈呢?”想到这里,周巧烂觉得很对不起父亲。

主心骨

周炳耀的离去,也让庄里村失去主心骨。

张华忠说,耀仔这个人很聪明,又肯干。同样是种香菇,别人家赔钱,他反而赚钱。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家里用于栽培菌菇的菇桶。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早几年,耀仔发现香菇风干后易保存、价格也卖得更高,便建议大家购买烘干机。此后,他又尝试联系到更大的经销商,通过缩短中间环节,增加村民收入。村里种香蘑的人多了,香蘑的价格自然就落了,但耀仔不在乎。

“他担任村支书的7年里,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从3480元增加到12860元。”庄里村委会主任刘长务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

据他介绍,周炳耀从2009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三届,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完成了6条水泥路面硬化、3条机耕路建设、设立村老人活动中心、村委会大楼整修等重要工作。

在位置偏远的小山村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澎湃新闻了解到,庄里村位于古田县东部,从县城到村庄车程1小时多,中间途径山路。受台风“莫兰蒂”影响,该路段出现塌方,进入村庄不得不绕远走旧路。

作为一个行政村,庄里辖庄里、石马两个自然村。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共124户414人。由于不临近主干道,村庄没有通公交车,大多村民外出发展,留下的100多人主要靠种植食用菌谋生。

“种菇跟技术有关,但也受天气、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刘长务坦言,受条件限制,庄里村发展空间很小,到村“两委”层面,更是苦于想做事却没有钱。

但周炳耀还是把难题一个一个克服了。

2011年,村里要修机耕路,他垫了2万元当启动资金。县里将修路经费划拨下来,钱还没还来得及还到耀仔手上,村里要换自来水管,他又添了1万元继续当启动资金。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2016年10月5日,村民在村老人活动中心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也是靠着这3万块钱,2015年,村“两委”垫资买下一幢村民的房子,打算用作老人活动中心。

刘长务透露,老人活动中心连买带装修一共花了17万元,耀仔的那3万块钱,村里到现在还欠着没还。

别看耀仔对村里大方,自己并不富裕。

他出事后,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村里,大家才知道,耀仔还有6万块钱贷款没还。

周铭灿去年领了结婚证,又有了小孩,但因为经济紧张,婚礼拖到今年才办。刘冬菊说,按照当地风俗,彩礼至少要10万元,他们只给了女方家3万元。

耀仔一家住的房子,是大哥周炳铨2007年前后“半卖半送”转让的,只收了五六万元。

“他们本来住在木头做的老房子里,我去了南平打工,在村里时间少。”周炳铨说,房子是他和妻子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盖的,4层高,除了一层是水泥地面,上面几层都是木板。

这幢房子也成为周家人小聚的地方。每到春节,大哥周炳铨和小妹周丽香就带着家人回到庄里村。一大家人住在耀仔家,门厅摆两桌好菜,欢声笑语不断。

贴心人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铭灿在整理父亲生前的工具间。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昔日其乐融融的场景如今变得很遥远。

2016年10月,走进周炳耀的家,门厅空空荡荡,墙上挂着刘冬菊和周巧烂制作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每个熟悉耀仔的人经过,都会鼻子一酸,红了眼眶。

“太阳照得到的地方,再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好的人了。”75岁的周传仓扯着嗓门用本地方言说。

很多年前,周传仓和耀仔的父亲周新柜因为一棵树的归属问题闹过矛盾。耀仔没有单纯站在父亲一边,而是心平气和地两头劝说、化解矛盾。

再后来,耀仔搬进了大哥的房子,和周传仓成为邻居。老人的孩子在外地,老伴前几年过世,日常琐事都要找耀仔帮忙。

“从不推辞,就算他手头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也先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说起这点,周传仓竖起大拇指。

耀仔的离去,也让村里另一位老人周传义十分难过。

他告诉澎湃新闻,论辈分,自己还算是耀仔的叔公。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孝顺,是大家的贴心人。出事那天,全村人都吃不下饭。

另据周传义回忆,9月14日晚上,耀仔还拎着一盒月饼前来。他当时说,“叔公啊,今年中秋刚好碰上台风,明天我就不陪你们几个长辈过节啦。”

周传义乐呵呵让他去忙,谁知此后竟是永别。

事实上,耀仔第二天要保护的,也是周传义的老房子,住在里面的周丽翠是周传义的亲侄女。

那天早上,周传义被大雨吵醒。他发现自家院子进水了,就穿着睡衣、带着头灯四处查看,发现门前一片汪洋,隔壁几间房子也不断有水漫进。

周传义赶紧找了几个沙袋,但根本堵不住快速上涨的洪水。隐约中,他看到有个人站在桥上。雨很大,老人没想太多,刚转身就听到有人喊,“耀仔掉下去了”。

“那个时候就两只手,什么工具都没有。”对于没能及时救人,周传义长长叹了口气。

比周传义更伤心的,是和当天周炳耀一起巡逻的张华忠。

一个月来,他沉浸在自责中,认为是自己没看好耀仔。“看到他掉下去,我脑子一片空白。”这个不善言辞的中年男人小声说,耀仔的儿子周铭灿回来后,他特意跟孩子说了“对不起”,但心里还是不好受。

要知道,耀仔出事前,跟张华忠关系最好。

张华忠比耀仔大11岁,很多事却要靠这位小兄弟帮衬。两人一起种香菇、一起外出做水电工、还曾一起去武夷山旅游。

张华忠说,自己能学会开车,也有耀仔的功劳。

那是很多年前,耀仔想学车,拉张华忠一起报名。无奈张华忠只有小学文化,考驾照连笔试都应付不了,好几次都想放弃。

“是耀仔让我买台电脑,先在网上学习,后来还陪我练车,去驾校接我。”张华忠告诉澎湃新闻,耀仔先拿到了驾照,花两万多买了辆二手比亚迪,也成为庄里村未外出务工人员中最先买车的一位。

不计较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的二手车车尾号是008。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在庄里村,耀仔的二手车,也被村民称为“公交车”、“救护车”。

澎湃新闻了解到,因为不通公交,村民们外出很不方便,仅步行到乡里就要将近半小时。

十多年前,耀仔有辆柴油三轮车,专跑卓洋乡到临近乡镇的短途客运。从那时起,他养成一个习惯,从村里到乡里这段路程不收费。

有时候,村民不好意思,想表示一下心意。耀仔就推辞说,“反正我正好出去”,“刚巧我也要回家”。

有了小汽车,免费接送更常见。每次出发前,耀仔总会招呼一声,“我要去xx地方啦,你们谁还要去?”这时,他的车总是挤得满满当当。

车坐得多了,村里男女老少都知道,耀仔的车尾号是008,有事找他帮忙准没错。

2012年,村民张清湘上山砍柴摔断伤颈椎,耀仔知道后,立即开车将其送进县医院治疗。

2013年,村民刘长周凌晨4点胃疼难忍,情急之下,只好把村支书叫醒。耀仔一路狂奔把他送到医院,后来经诊断是胃穿孔,晚来10分钟情况更危险。

2014年,村民张巧明4个月大的女儿得了肺炎,发病也是半夜。依然是耀仔,第一时间把人送到医院,还帮助他们挂号、垫付医药费。

耀仔做的这些事,在他的大哥周炳铨和小妹周丽香看来并不意外。

在他们记忆中,这个爱笑、脾气好的兄弟一直如此——热心、厚道、不跟人计较。

“这么多年,家里主要靠这个弟弟。”周炳铨介绍,他和妹妹分别在南平和古田县城打工,照顾老人更多由耀仔承担。这件事上,弟弟没有一丝计较,还经常帮他们处理各种事情。

有时候,周丽香也会心疼这个只比自己大4岁的哥哥——他爱给别人帮忙,自己却不愿麻烦别人。

原来,耀仔每次到县城办事,都会抽空看看妹妹。如果妹妹家有东西坏了,他会帮忙维修,但就是不在家里吃饭。原因是妹妹平时很少烧饭,不想让她特意准备。

事实上,年轻时的耀仔,也曾和大哥、小妹一样外出打工。他去过北京、深圳,主要做食用菌推销。考虑到父母和妻子需要照顾,他才决定回到村里。

担任村干部期间,耀仔也受过委屈。

张华忠记得,村里修机耕路时,需要某户人家配合砍掉一部分树木。大家都觉得,村民思想工作最难做,只有耀仔顶着被骂的压力,去了那个村民家七、八次,分析利弊、算经济账,终于将其说服。

说起委屈,村支委郑春育想起另一件事。

有一次,村里为了预防禽流感,要给鸡鸭打预防针。这个任务本来是交给其他人去做的,同时也有相应的酬劳。

但应该做事的人在外地,耀仔只好亲自上阵。到年底,对方回来了,依然大摇大摆去村委会领钱,耀仔还是把酬劳给了对方。

“他这个人就是太好了……”郑春育回忆,当时大伙都有些打抱不平,耀仔却说和气为贵,不要太计较。

多做事

这些旁人看来的“不愉快”,周炳耀从未跟身边人提起。

周丽香只是感觉,最近几年,耀仔瘦的厉害。她曾劝哥哥不要太操劳,但他只是笑笑,什么都没说。

和耀仔为数不多的几次深入交谈中,周炳铨记得弟弟提到,村支书工作不好做,当完这届,下届就不干了。可到了下届,人家还选他,他在那个位置,也只好把事情做好。

多做事,也是耀仔对刘长务反复说过的话。

刘长务告诉澎湃新闻,在庄里村,村支书和村主任每月所有收入加一起也就1200元左右,其他几个村干部每月所有收入加一起大概也就450元。这点钱,对他们来说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但耀仔说,我们做村干部,不是为那一点工资,主要是为了给村里多做点事。

许久以后,耀仔的工作方式和态度,让大家想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经提出的“弱鸟先飞”意识和“滴水穿石”精神。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的书桌上摆着一本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摆脱贫困》。

1988年9月-1990年5月,习近平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曾围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做出思考。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于1992年7月合集出版,2014年8月再版,书名为《摆脱贫困》。

在这本书中,习近平写道,“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这本书,老爸桌子上也有一本,我回来经常看到他在翻。”在周铭灿看来,父亲并不是想当英雄。这么多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的只是让村里发展更好。

一个月来,周丽香也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哥哥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去疏通桥洞?

“他应该是慌了,来不及想那么多。”周丽香一直认为,耀仔是个非常小心细致的人。但她同时也相信,即使耀仔清楚很危险,也一定会挺身而出,同时小心小心再小心。

现如今,留给周丽香难题是如何安抚年迈的老父亲。

他们的父亲周新柜,今年已78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担任过庄里村村支书。

周丽香透露,父母原本育有三男一女,耀仔排行第三。上世纪80年代,排行第二的哥哥半夜生急病突然去世,白发人再送黑发人,对老人异常残酷。

“我们不敢提,他也几乎不说话。”周丽香说,耀仔出事后,他们就把父亲接到县城。老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从不说起,看到天气预报提台风或者外面下雨,会一脸哀伤、若有所思。

来不及

耀仔的离去,留下哀伤,也留下许多“来不及”。

刘冬菊没出过远门。丈夫曾表示,要带妻子坐高铁、乘飞机,特别是去厦门看看大海。这个提议说了好几年,但因为家里不宽裕,迟迟未成行。

自从跟随未婚夫去了海南,周巧烂也一直想带父母到海南旅游,时间都想好了,就在明年她结婚的时候。这个只有22岁的姑娘,原本期待着能在父亲的注视下,披着婚纱步入婚姻殿堂。

“老爸总是说,让我早点生个小孩给他抱。”周巧烂告诉澎湃新闻,父亲非常喜欢小孩,嫂子生了女儿后,他经常抱着小家伙到处炫耀。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的孙女若萱。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耀仔的孙女若萱现在只有9个月。她不爱哭,喜欢睁大眼睛看人来人往,要过很久才会知道家里发生过什么。

周铭灿总是把女儿抱在怀里。

父亲的离去,也让这个25岁的小伙子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他决定暂时不外出打工,生病的妈妈要照顾、家里的菇棚要打理、村里好多事情也需要帮忙。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儿子周铭灿坐在父亲留下的汽车中沉思。父亲生前一直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赚钱虽然重要,但亲情没有了,赚再多也没有意义了。”周铭灿说,觉得疲惫时,他就暗暗告诉自己,必须把这个家撑起来。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一夜长大”,因为还有很多事情不会、人情世故也不懂,需要慢慢学习。

闲暇的时候,周铭灿会去老房子看看。

宁德好支书周炳耀:抗台风殉职前对妻子说“这是我的责任”

周炳耀结婚时的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在耀仔曾经住过的房间,他找到一张出父母当年的结婚照。黑白照片上,两张青涩的脸庞面带笑容。“我们一家人到现在都没有一张完整的合影。”周铭灿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收起,声音低沉。

也是在那间旧屋子,堆积了许多磁带和CD光盘。周铭灿说,老爸不抽烟不喝酒,如果说爱好,听歌算一个。他喜欢听热闹、欢快的流行歌曲,吃饭、干活时都会播放。

回忆的同时,周铭灿按下桌子上一台老式录音机的按键。里面有一盘磁带,是电视剧《渴望》的歌曲专辑。

昔日红遍大江南北的《好人一生平安》没有响起。空气里静默着,仿佛纪念逝去的主人。

几十公里外的宁德,另一个声音出现在耳边。那是周巧烂面对众人、讲述父亲生前的点滴。

现在的她,是“周炳耀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员。这支团队要在整个宁德、甚至更多地方向世人介绍周炳耀。

周巧烂说,她本以为,同样的事情,讲多了会麻木,但发现并非如此。“就当我对老爸的一种孝顺吧。”女孩这样表示。

周炳铨和周丽香一边照顾老父亲,一边关心耀仔的烈士申报情况。在他们看来,人已离去不能挽回,评为烈士,是对他的肯定、对家属的安慰。

古田县委有关人士表示,周炳耀因工殉职后,宁德市委下发了《关于向周炳耀同志学习的决定》,宁德市委宣传部追授周炳耀同志为2016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古田县委追授周炳耀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目前,烈士申报工作正在根据《烈士褒扬条例》有序进行。

庄里村更加忙碌。

村干部们说,耀仔在的时候,提出过很多想法。比如在村里安装路灯、建设标准化菇棚、建设公共厕所等。眼下,路灯已经购置,还没来得及安装,几个项目汇报给乡里,具体还要有人执行。

“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如果耀仔还在,该有多好……”庄里村支委黄文清又掉下眼泪。

张华忠还是会挤出时间去外面做工。每天出门,他第一眼就看到那条吞噬耀仔的小溪。

洪水退去,它又恢复为涓涓细流,流经周丽翠家、周传义家、周炳耀家……

责任编辑:郑梅钦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首个数字文旅生态大会在榕举办,开启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