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龙海芗剧少年:丹宅出了邵江海 前浪奔涌后浪来

从零开始学芗剧

“老身姓李名怨,人人叫我怨姑,我怨怨怨怨,怨天怨地怨媒人……”9月,龙海浮宫丹宅村的戏台上,小演员们眼波流转,音色清亮空灵,唱腔宛转悠扬,身姿轻盈摇曳……他们是龙海浮宫镇丹宅小学的学生,表演的是传统歌仔戏《李怨改嫁》。原汁原味的芗剧传统曲调,结合通俗淳朴的民间俚语,小演员们幽默逗趣,把一个泼辣善变、爱慕虚荣的女人在经历几次婚姻之后,在家孤独等待,热切期盼媒人上门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台下,观众拍手叫好。这时,一位特殊的观众湿润了眼眶。即便演出已落幕,他依然沉醉在这群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中。他是芗剧一代宗师邵江海的孙子、芗剧演员曾芳山。“现在学芗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时常担心这门传统艺术后继无人,看到他们,我很感动。”

心中燃起的希望让曾芳山热泪盈眶。“他们每一个节奏都踩得很准,眼神传神,唱腔独白自然,整体表演到位却又天然去雕饰,很多大人都达不到这样的演出效果。我今年56岁了,感觉有几十年没看到过这么打动我的表演了。”得知小演员们的这出戏要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评选,曾芳山认为,“一定会拿下小梅花”。

预言成真。两个月后,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评选揭晓,丹宅小学的这群芗剧少年的《李怨改嫁》一举拿下最高奖“传承类小梅花集体节目”。而谁能想到,这群10来岁的孩子与芗剧结缘到参赛获奖,还不到一年时间。2019年,丹宅小学发展课外社团活动,选择社团项目时,学校老师一致把目光投向了芗剧。“因为芗剧奠基人、被誉为芗剧一代宗师的邵江海就是丹宅村人,芗剧在本地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把学习芗剧作为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提升孩子文化艺术审美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对民族文化、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孩子传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丹宅小学校长梁玉莲说。

2019年10月,丹宅小学芗剧社团正式成立,学校从本地、厦门聘请了专业的芗剧指导老师。当时,从学校1年级到4年级挑选社员,先让孩子们举手报名,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报名,最终通过筛选,30名学生成为芗剧小演员。“这些农村孩子都是从小趴在戏台下长大的,他们都想登上那个从小向往的舞台,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蒋玉莲介绍,社团活动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剧目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有腰腿基本功、形体、把子功等;剧目课程主要有唱腔、剧目表演等。

在社团活动室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压腿,跳起,旋转飞腿……练习着一个个戏剧动作和身段。练完基本功,开始开嗓,再接着,手、眼、身、法、步结合到一起,排练起完整的曲目。

记者问孩子们,压腿疼吗?训练累不累?孩子们却说,“压腿一开始很疼,习惯了就好了,我们都很喜欢表演,要演好就要多练习,不会累。”

“孩子们学了一段时间后,指导老师就和我们说,孩子非常有天赋,平时也很用功,让我们家长多鼓励。”小演员曾祯的妈妈郑淑华说,以往在农村,不少孩子都是成绩不好才去学唱戏,但她不认为学唱戏就等于贴上不会读书的标签,“学芗剧要学舞蹈身段、音乐唱腔,上台表演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我觉得好处非常多,得知姐弟俩都被选进社团很高兴,孩子本来学习成绩不错,有一技之长就更好了。”凭借着出色的戏曲天赋,姐姐曾祯被选为《李怨改嫁》的主演,饰演李怨,弟弟曾屹轩则成为剧中的主要男性角色——新郎官。郑淑华说,这背后更多的是别人看不到的努力。“孩子除了学校每周两次社团,天天在家完成功课就开始练功,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了,他们在家还坚持练,我就负责拍视频发给老师看,老师指出哪里需要完善,他们就一遍一遍地练。”除了努力,孩子的吃苦精神有时也让父母觉得有点儿心疼。“有一次去表演,头发给她绑得太紧了,但是看到演出快要开始了,她就强忍着不敢说,坚持到演出结束,一演完下来就哇哇哭了,说头发勒得好疼。”

“现在孩子都成了村里的小明星了,以前还有点害羞,现在变得有气质有胆量,而且落落大方。”《李怨改嫁》里的另一个主演曾桂婷的妈妈曾妙芬说,她希望孩子能一直学习下去,“孩子在农村生活、学习,学习的资源和表现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次拿奖后,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前行的动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现。”(本报记者 周杨宁 通讯员 蓝毅辉/文 本报记者 张旭/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从3个数字看漳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