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13日0时,仓山区最后一个封(管)控区正式解封,这也意味着,因封控管控区临时组建的福州市应急医院使命完成,将于15日谢幕。同时,派驻螺洲镇卫生院里的市一医院医疗队和派驻盖山卫生院的市八医院医疗队也于13日结束了驰援任务。

历经20多天的驰援,临时成立的应急医院迎接过新生,抢救过溺水儿童,“升级”的卫生院里24小时不打烊持续提供服务……书写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临时组建的“应急医院”

3月17日发现本土感染者之前,福州并没有叫“应急医院”的医院。随着大规模核酸筛查推进,仓山、长乐、闽侯、永泰、高新区均发现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相关地区同步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个医院才临时组建。

其实,早在疫情发生前,市卫健委已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研究制定相关预案。特别是“三区”划定后,针对“三区”内居民如何就医,福州市迅速启用多类保障模式兜底群众就医需求。

3月21日,福州市第二医院与福州市妇幼保健院抽调人员联合组建福州市应急医院,仅16个小时,应急医院组建开诊,并派出巡回医疗队;21日晚,市一医院和市八医院分别接管螺洲镇卫生院和盖山镇卫生院,提升重点区域内的卫生院诊疗能力;同时,闽侯县也组建龙港城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进驻管控区……除此之外,开通网络医院、畅通定点医院诊疗通道、设置热线电话、安排专用转运车、“点对点”闭环管理……一项项措施快速落地。

迎接过新生

抢救过溺水儿童

“3月22日,应急医院开诊后,很快收治了不少来自封(管)控区的患者。”市二医院派驻市应急医院的防疫病区护士长江丽丽说,市应急医院借用毗邻管控区域的市妇幼保健院两层楼,分为急诊科和住院部。接诊的患者覆盖老弱妇孺,病种五花八门。

3月24日凌晨1时许,应急医院首例“抗疫宝宝”诞生;23日,怀孕已超38周的黄女士,由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派车,“点对点”送至应急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4月3日,封(管)控区内一名2岁多男孩在家玩水时溺水,有进展成重症肺炎的危险,所幸经应急医院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截至13日0时,应急医院门诊共接诊382人。

依托市应急医院,市二医院还组建了巡回医疗所,不定时派出移动医疗队,为群众送医送药上门;医院还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些病情较为急重的患者,经复查核酸为阴性的情况下,均被顺畅转诊至市区综合性大医院进行救治。

这里发生过

许多感人的故事

封(管)控区患者便捷就医的背后,是“大白”们的艰辛付出。据了解,市二医院此次共有60余名医护人员投入应急医院的运转,其中不少医护人员20多天不曾回过家。

3月26日,不间断值班72小时的儿科副主任医师林响在同事们的呼唤声中,被搀扶到临时行军床上。当时,他的血压、心率飙升,同事心疼地说:“铁打的汉子,终于累倒了。”

也是在当天,刚脱下防护服的江丽丽,在微信视频里为女儿唱起了生日歌,唱着唱着,红了眼眶。女儿下学期就高三了,但爱人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也在投身抗“疫”救人。夫妻俩都无法陪她。

13日下午,记者来到应急医院,看到院区内患者已经“清零”,但江丽丽等3名医护人员还在值班。“虽然仓山区全部解封了,但今天还有居民打电话寻医问药呢。这几天,我们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江丽丽笑着说,顺利完成使命的应急医院将在本周五谢幕。

“升级版卫生院”

硬防控暖服务

13日下午,是市一医院医疗队派驻螺洲镇卫生院的最后一个下午,心血管内科医生陈灼焰和儿科医生陈晓琳在开展日常诊疗,站好最后一班岗。

3月21日晚11时,市第一医院接到通知需紧急增援螺洲镇卫生院后,火速组织起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医疗救治团队,派驻螺洲镇卫生院。同时,市第八医院也迅速成立了一支由内科、妇产科和儿科医疗技术骨干组成的医疗队,支援盖山镇卫生院。两支队伍,迅速投入工作,尽力满足周边患者的就医需求。

20多天里,这群医护人员还留下了许多暖心的故事。

“为了满足管控区夜间诊疗需求,我们增设了夜诊。保障医疗‘不打烊’。”市一医疗队队长林弘皓介绍。

由于接诊的患者大部分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只会讲本地话,为了方便沟通,市一医疗队员们还专门学习常用福州话。(记者 林雅 朱丹华 陈丹 通讯员 朱玉 陈文璇/文 记者 石美祥/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