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敦煌石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20日,“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本次展览内容由敦煌研究院官方精心遴选,分为两大部分,共展出包括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复制品、洞窟微缩模型、木质模型、仿制乐器等148件(套)。

“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亮点采撷

市民参观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摄

尚未对外开放的

莫高窟第3窟1∶1复制呈现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营造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艺术宝窟。敦煌莫高窟有735个石窟,目前有不少石窟仍在保护、修复中,尚未对外开放。莫高窟第3窟(元代)便是其中之一。当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了1∶1复制的莫高窟第3窟。

记者看到,这是一个覆斗式的石窟。进入洞窟,北壁绘有观音像,整体画像以线描为主,颜色清新淡雅。观音有11个头,另有40多只大手,形态各异,有的伸掌,有的握拳,手姿变化丰富多彩,各具风韵,细腻生动。整体采用纤细有力的铁线描手法,将手臂的丰腴和手指的灵动描绘得淋漓尽致。

前来参观的市民吴柏青说:“我前几年去敦煌游览时,便对尚未开放的莫高窟第3窟十分好奇,现在谜底揭开了——莫高窟第3窟乃千手千眼观音窟。”

敦煌研究院讲解员闫雪向记者介绍,莫高窟第3窟是敦煌石窟的代表洞窟之一,是敦煌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

敦煌研究院为何在735个洞窟中,选择复制莫高窟第3窟?“它的艺术价值高,且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以线造型的技巧,运用多种线条表现不同质感的物像,使画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弥足珍贵的精品佳作,有‘莫高窟石窟艺术的绝响’之誉。”闫雪说。

“九色鹿”原型

来自敦煌壁画

“啊,这是九色鹿!我小时候对九色鹿可着迷了!”当日,在展览现场展出的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前,参观的市民赵培亮惊喜地说。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九色鹿》风靡一时,九色鹿闪闪发光的鲜艳毛色、洁白如雪的美丽鹿角以及善良的心灵,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成了孩子们心中美丽、善良和正义的化身。

记者当日在采访中得知,动画片《九色鹿》正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

据介绍,《鹿王本生》壁画创作于北魏时期,是敦煌壁画中唯一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画,讲述了古印度恒河边生活着一只美丽的九色鹿,爱慕虚荣的古印度王后听说后,请求国王下令捕获九色鹿,好用鹿皮制作衣物,国王答应了。一天,九色鹿不顾自己安危,抢救了一名溺水者。不料,这名溺水者贪恋钱财,向国王报告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率军进山围剿九色鹿,无法脱身的九色鹿在认出了向导是溺水者后,当着众人控诉了溺水者见利忘义的卑鄙行径。国王听后,下令放鹿归山,并禁止全国猎捕九色鹿,溺水者遭到了人们的唾弃……

听罢九色鹿的故事,不少人纷纷在此作品前拍照留念。

“莫高精神”激励后人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一代又一代“莫高人”在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在“莫高精神”展览单元中,以敦煌研究院珍藏的老照片和档案资料为主要展品,讲述了一代又一代的“莫高人”为保护、研究、弘扬敦煌石窟文化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

采访中,闫雪告诉记者,20世纪40年代的莫高窟几乎与世隔绝,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县城要用大轱辘牛车,往返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人们更多的时候是徒步进城。天高地阔,满目黄沙,无尽荒凉,徒步的人身上总要背一根棍子,用来吓退戈壁滩上出现的恶狼,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

记者还听到了不少动人的“莫高人”故事:上世纪40年代末,敦煌学研究者欧阳琳自告奋勇,一路颠簸来到敦煌。跟随爱情的脚步,史苇湘也来了。从天府之国到戈壁荒漠,二人相濡以沫,六十余载笔耕不辍。敦煌,永远是欧阳琳和史苇湘描绘和书写的共同主题,“像这样的敦煌夫妻有100多对。”敦煌博物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前来参观的市民陈名伟听罢“莫高人”故事,动情地说:“‘莫高人’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人保财险永定支公司:春风十里植树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