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永泰贫困户甩掉贫困帽 办合作社成致富领头雁

卢清松正在养殖场里给鸡、鸭喂食

走进卢清松家里,门前一群鸡欢叫着。“现在大部分鸡已经卖掉了,剩下的不多了,昨天刚刚运走一车”,精准扶贫户卢清松看到记者,迎面走了过来,高兴地介绍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不远处的小山坡上,紫薇幼苗正盈盈地欢迎着客人们。

卢清松说,家里能有这一派生机,得益于政府的帮扶,再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甩掉“贫困帽”,还带领身边的人朝着小康目标奋进,一起走上致富路。

遭遇不幸,家庭陷入深度贫困

出生于1959年的卢清松,家住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说日子有吃有穿,但是总体来说生活比较清贫。“年轻时候,我也想干一番事业,但是旁人不理解,再加上缺资金、缺技术,只能算了。”卢清松说,尽管如此,摆脱贫困的梦想之火始终没有熄灭,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卢清松因家贫只念到小学,后来跟着父亲开始务农,无奈耕地少、位置偏、产量低,全家人生活艰辛。早年,他也外出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谁知道,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2003年,妻子因病撒手人寰;2006年,一场车祸导致他高位截肢,9万元的手术费掏空家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感觉天塌了,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想死的心都有了”。

卢清松一家有四口人,儿子卢堰锋患有慢性病,一直在福州做泥水工,收入仅能维持自己日常开支;另一个儿子卢堰津,在江西做泥水工,收入也不高;孙子还在永泰县东门小学读二年级,平日需要卢清松照顾。

当时手术费用中,绝大部分还是借来的,这笔外债成为压在卢清松肩上的重担。康复出院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收入难以为继,常常入不敷出,陷入更深的贫困境地。

产业扶贫,除了输血更要造血

精准扶贫,淘米下锅,先得有米。县里为卢清松送来1万元帮扶资金,县残联提供每月150元补助,省、市农行送来2000元慰问金,镇、村也及时送到补助,为他发展生产提供动力。

要摆脱贫困,一次次“输血式”捐钱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重塑信心,依靠产业“造血”实现致富。

2016年,同安镇、西安村干部多次来访,为卢清松加油打气。在党支部联建的思路下,西安村第一书记叶华协助联系新大陆科技集团,为卢清松提供每年3000元帮扶资金。同时,村两委提供给他500只鸡苗,并与新大陆集团签订包销协议,扣除养殖成本,每只鸡可收入70元,仅此一项当年就给他创收3.5万元。

尝到甜头后,卢清松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新添鸭子300只、羊15只,并修缮了圈舍。为解决资金,镇村协助办理农业银行贴息贷款10万元、农村信用社5万元。“毕竟年龄大了,以后挣钱越来越难,要趁着政府帮扶的机会,再拼一拼。”卢清松说。

为解决销售问题,镇干部还采用新媒体帮助卢清松宣传,加上本身品质的保障,养殖的鸡鸭很快被抢购一空。“2016年,养殖收入达到5万多元,等还清债务,我就更轻松了。”卢清松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年轻时的劲头仿佛又回来了。

同时,同安镇向一家园林公司购买苗木,将600株美国紫薇苗木和病虫害药品提供给卢清松,并约定两三年内可按每株20元统一回购,这又将为卢清松带来1.2万元收入;省委编办也为卢清松提供油茶500株,镇政府还牵头组织“田间课堂”培训,技术人员到现场手把手指导油茶种植,提高成活率。

展望未来,致富路在脚下延伸

在政府全力帮扶下,加上自身的勤劳,卢清松在2016年就实现了脱贫。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现在我有了一点能力,就要懂得回报,我得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

有了这样的念头,卢清松很快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急先锋”和“领头雁”。2017年,他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算养鸡1000只、养鸭1000只、养羊30只,还要申请成立合作社,邀请贫困户吴炎炳及其他村民一起发展,再雇佣2-3人帮忙管理养殖场。

实际上,他一直没忘记“传帮带”。2016年,他就把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简便易学的技术,在田边、村委会和家里向其他贫困户和村民讲解传授,更现身说法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鼓励大家走上致富道路。

“每个人谋生的手段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卢清松说。

西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华告诉记者,这是西安村主动融入永泰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立足本村山地众多、气候温润等自然条件而选择的绿色农业脱贫之路,“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