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日前,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项目名单公示,共有9大类52项项目入选。同时发布的还有拟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项目名单,共38项。

而在此次新公布的名录中,我市共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它们分别是来自彭州的军屯锅魁、天彭牡丹花会,来自蒲江的蒲砚制作技艺,来自崇州的元通清明春台会,来自龙泉驿的客家水龙节,以及来自郫都的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此番列入保护名录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更加受到关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天彭牡丹花会

丹景山为天彭牡丹的发源地,自唐代以来便为全国最著名的牡丹观赏胜地之一,与菏泽、河阳齐名,享有西部牡丹基地的美称。景区现种植牡丹200余亩,涵盖了12个牡丹园区,300多个品种以及300多万株牡丹,2013年被四川省旅游协会评选为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之一。

每到春天牡丹盛开的时节,丹景山都会举办牡丹花会,引来市民登高踏青赏花,热闹非凡。自198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33届,成为全国最著名的三大牡丹花会之一。

成都六项文化项目或将成省级“非遗”

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

川西毛边布鞋是我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唐昌布鞋即为川西毛边布鞋的典型代表,纯手工制作,尤其是其中的毛边槽眼布鞋鞋底、鞋帮的基础工序为川西独有,见证了川西地区民俗审美近千年来的发展变化。这种经过砂边处理的毛边布鞋,外观更美观,耐穿度更高。

传统唐昌布鞋种类繁多,主要有槽眼鞋、松紧鞋、靸鞋、绣花鞋、绊绊鞋、懒式鞋、搭搭鞋、操鞋、窝窝鞋、童鞋、僧鞋、寿鞋、薄底快靴、雨靴、官靴、朝靴、梨园彩靴、打靴、神靴、寿靴等。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而唐昌镇生产的布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冠绝川西”。唐昌布鞋的鼎盛时期早已消逝,如今仅有唯一一家作坊还在规模化生产、销售唐昌传统手工布鞋。

成都六项文化项目或将成省级“非遗”

军屯锅魁

“军屯锅魁”在成都市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正宗的“军屯锅魁”在离彭州县城七八公里以外的军乐镇。

军乐镇古时称“军屯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命大将军姜维率部在军乐镇马牧河、铁门坎一带招兵买马,屯军驻扎。姜维是羌族人,擅做糊饼,他把糊饼做成干粮,让士兵行军中随身携带,以备战时之需。军屯锅魁便由“军中干粮”演化而来,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快餐。

军屯锅魁又叫“酥锅魁”“酥油千层饼”,打锅魁有选料、和面、擀面、抺肉、肉馅、调料、油烙、炉烘等十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技巧和方法。目前,“军屯锅魁”摊点已遍布全国各地,形成千层锅魁、糖锅魁等几十个品种,以香、稣、脆、细嫩化渣闻名。每年仅锅魁一项,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余人,务工收入近亿元。

成都六项文化项目或将成省级“非遗”

元通清明春台会

崇州元通清明春台会源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素有“川西第一坝会”美誉,也是川西农耕文化代表活动之一。每到清明时节,元通古镇迎来送往的闹市便引得方圆数十里的广大群众前往,古镇的十里河滩上形成了一幅人山人海的画面。

作为当地历届清明春台会所在地的元通古镇是成都平原上为数不多的原生态古镇之一,素有“小成都”之称,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元通古镇留下了诸多历史遗韵,包括80余棵珍稀古树,以及陈家大院、永利桥等十多处古遗迹(景观)。

客家水龙节

水龙节是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水龙节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人们遇上天旱,就编织草龙向上天求雨,这叫玩水龙,后来这一活动逐渐成为当地土家族群众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康的主要祭祀活动。民众舞龙祭祀山神,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泰民安。祭祀结束,民众齐聚一堂,唱起山歌、跳起莎朗、品尝咂酒,共享人与自然的和谐,同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成都六项文化项目或将成省级“非遗”

蒲砚制作技艺

蒲砚以四川省蒲江县盐井沟的蒲石琢制而成得名,自古便是蜀中名砚。

传说南宋宁宗时,蒲江人魏了翁赴京考试,适逢天寒地冻,应考文人用墨皆冻成冰,唯魏了翁所用蒲砚中墨水不冻,顺利应考。从此,蒲砚美名远扬,历久不衰。明清时期,蒲砚便与攀枝花的“苴却砚”、广元的“白花砚”并称为蜀中三大名砚,驰名全国。

现在的蒲砚,更展新容,雕琢技艺精湛,题材广泛,有以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太白醉酒、寿星献桃,金龟、金鱼、荷花、琵琶、杜鹃等30余种花色产品,畅销国内外。(记者 陈泳 李萌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平安产险漳州中心支公司:金融宣传有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