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印度德里的中学生们在这个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后发现,他们的课表里多了一门课:“幸福课”。

据《华盛顿邮报》7月22日报道,10万名德里学生来到学校后,不是打开课本学习,而是通过聆听故事、冥想练习来度过课前的半个小时。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幸福课”的目的是通过冥想、讲故事,以及其他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情商,减轻其压力和焦虑,并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我们应该快乐地学习,”正在上七年级的11岁的Aayush Jha说,他在德里东部Chilla村的政府合作高中上了人生中第一堂“幸福课”, “当你伤心地学习时,收效也不会很好。”

“我们为全世界提供了最优秀的人才,”德里教育局局长Manish Sisodia在一个体育馆对在场所有参加“幸福课”启动仪式的老师们说。 “我们已经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最优秀的专业人士,目前我们一直很成功。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提供最优秀的‘人’呢?”

印度一直以来以严谨、刻板的教育体系而闻名。一方面,这种教育体系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帮助该国成功塑造了新一代中产阶级。另一方面,也因其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并引发高度压力而饱受批评。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来说, “幸福课”无疑是一次冒险尝试。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高分。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出更加快乐、自信和更有自我意识的公民。这些拥有自我意识的公民才将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Manish Sisodia表示。

不过,一些老师对“幸福课”的态度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这样一门依赖于密集课堂互动的课程来说,公立学校过于拥挤。另一方面,也有人怀疑“幸福课”是否能够真正改变印度根深蒂固的强调考试和记忆的教育传统。

德里教育局长Sisodia曾推出过多项打破陈规的政策,其中就包括鼓励公立教育替代私立教育。2011年,他所在的平民党(Aam Aadmi)开始加大对德里公立学校的投入。2018年,教育支出占德里年度城市预算的26%,教育工作者们得以实践自己的想法,例如为后进生开办特殊班级、举办教师家长会议等。

这些变化都得到了回报。近年来,德里的公立学校在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优于私立学校。尽管一位专家表示整体数字有所偏差——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更难的数学、科学等学科,而公立学校的学生则更多会选择人文学科。

近三十年来,印度处于工业化时期。为了满足该国新兴产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历届政府都在“批量生产”高中和大学毕业生,但对于毕业生的标准却逐年下降。一些州的考试变得更加容易,标准也更宽松,因此学生可以以高分上大学。

现在,包括Sisodia在内的许多人都在质疑对就业能力的关注是否在扼杀印度学生的创造力并阻碍社会进步。

“如果一个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成长到18岁,并且将要成为一名工程师或公务员,却仍然在乱扔垃圾或是贪污腐败,那么我们真的可以说我们的教育体系有效吗?”Sisodia最近提出了这个问题。

印度近年来校园谋杀、强奸及身体暴力事件频发,德里政府的“幸福课”计划也有此背景。此前,古尔冈一所私立学校曾发生谋杀学生事件,德里一所学校也被爆出4岁女童被同学性侵的丑闻。

实习编辑:王雨欣 责任编辑:赵润琰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暖心服务助力在闽台胞融入“新家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