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便利店乘风破浪 大超市遭遇寒流

东南网7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常海军/图)对80后白领苏小姐来说,家门口的便利店就好像夏天的空调,非常重要。

上班前,新鲜三明治、牛奶解决早餐;傍晚下班,微波炉里加热便当,配上鲜榨果汁,吃饭间隙用便利店wifi刷剧,吃完顺便寄下快递。显然,以新冠病毒开局的庚子鼠年,便利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相比之下,大卖场等超市却是日渐势落,风光不再。

导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大超市频频关店、不断收缩的同时,厦门便利店却实现超两成增长,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高居全国榜首的亮眼成绩;大超市亏损面扩大,渐成鸡肋的同时,便利店服务更加丰富,营收能力更强,备受资本关注。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随着推动便利店发展的14条政策落实落细,厦门的大超市或将被便利店取而代之。

反差 一个成“刚需”一个变“鸡肋”

“我都忘了上次去大超市是什么时候了,可能有一年了吧。”说起大超市,家住金鸡亭的张小姐坦言,有网购和便利店,大超市几乎已经从她的生活中淘汰出局了,“大件的、重的东西网上解决,小件的、必须的家门口便利店就能买,大老远跑超市就没必要了。”

如今的厦门,家门口的“15分钟生活圈”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便利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疫情期间,元初,售额同比增长55%;主打“30分钟快送”的朴朴,销售额“超意料”的大幅增长。

见福目前拥有1700多家门店,见福董事长张利说,疫情期间,所有见福社区店都有开门营业,对社区销售的粘性很大,如今销售已经恢复疫情前水平,“今年见福预计还要再开300家门店,门店将突破2000家。”

天虹便利店负责人李锋也坦言,辐射社区的便利店更有优势,尤其是今年,社区便利店业绩增长特别明显。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流通创新与消费促进处负责人牛宜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便利店以极强的韧性和活力,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便利店由于其接近消费者、消费频次高的特点,被各路资本、互联网创业者所看重。

相比之下,曾经风头无两的大超市,却是一片风雨飘摇。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开始,沃尔玛在华门店开始出现每年两位数的关店,2016年关闭了13家;2017年关闭了24家;2018年关闭了21家;2019年上半年,沃尔玛关掉的门店共有14家。

另一外资巨头家乐福中国,2018年末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27亿元,2018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8亿元,最终于2019年“卖身”于苏宁国际。

还有福建本土品牌新华都,2018年亏损1.21亿元。2019年上半年,新华都关闭或处置租赁合同到期的门店5家、长期亏损且经过调整后仍扭亏无望的门店43家,闽东、闽南关店数量最多。

契机 连锁便利店发展进入“黄金期”

上月,《厦门市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根据方案,持品牌连锁便利店按有关法律法规申请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增设开设24小时营业便利店;支持自建鲜食工厂,或与餐饮企业、食品工厂联合开发鲜食产品;推进便利店O2O模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等被写进《方案》。“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便利店越来越受政府关注。”张利说,在莆田,食品药品流通许可证已经合二为一,郑州也有系列具体措施已经出台,随着厦门配合《方案》的细则和具体政策落实,厦门便利店的发展将进入“黄金期”。

据了解,《方案》鼓励便利店创新转型,多业态跨界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食品、生鲜产品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建设全程冷链配送系统。支持设立为便利店服务的仓储配送中心和前置仓,缩短物流配送半径,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而这些,与张利对见福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如今,便利店正走向制造型企业,见福投资5.5亿多元集烘焙、便当生产、oem、冷库于一体的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可全部投产。”

李锋也认为,《方案》的出台,对厦门便利店行业意义重大,不仅提高了便利店业态的接受度,更为便利店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天虹将打造一日五餐的便利店品牌,今年预计新开60家便利店。”

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厦门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一批跨区域发展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到2022年底力争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250个左右,24小时品牌连锁便利店占比进一步提高。

势头 厦门便利店发展指数全国居首

不可否认,便利店发展确实风头正盛,而厦门表现尤为突出。

前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其中,厦门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榜首,相比较去年第3名的成绩,实现了突破性变化。

据了解,2019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55.6%,厦门以21.02%的增长率位列36个城市的第三位,便利店已经成为零售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业态之一,普遍高于百货、大型超市的开店速度。

上述榜单还表示,厦门的便利店饱和度为3114人/店,也就是说,即每3114人就有一家便利店,领先于我国大部分城市5000人/店左右的水平。不仅如此,厦门便利店的“夜指数”也全国领先,厦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占所有便利店的52.91%。也就是说,厦门每两家便利店就有一家是24小时营业。

思考

红火的便利店会取代大超市吗?

一边,是便利店正乘风破浪;另一边,是大超市风雨飘摇。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便利店将取代大超市,不再是城市生活的需要。

其实,便利店本是个舶来品。自1992年,第一家7-Eleven引入深圳算起,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8年的历史。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便利店行业增速在整个零售业态中处于最快水平,平均增速达18%。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也显示,2019年,便利店数量约为13.5万家,较上一年增长10.3%,销售额约为281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4.2%。

除了增速较快,便利店的盈利能力也在改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为5299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率为负数的便利店较去年下降了2%,净利润率在4%以上的便利店增加了3%,占到了便利店的五分之一。

不仅如此,便利店在功能上,服务形式上还在不断创新。“新的消费场景上,消费者已经到场,便利店只能迎头赶上,消费者像孩子在成长,做便利店要像家长围着他们转,围着后浪转。”张利透露,见福已经开通多个直播平台,设立了全渠道事业部,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实现4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李锋也直言,虽然说取代还为时过早,但大超市已然受到便利店很大影响,相当一部分份额已经成为便利店“囊中之物”。

王洪涛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看重商品力、营运力、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能力的便利店,将开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投泰康信托举办“正大美好 赫奕传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