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探秘郭春秧别墅:“糖王”眼光气概的真实注脚

探秘郭春秧别墅:“糖王”眼光气概的真实注脚

藏身于日光岩南麓的郭春秧别墅。(本组图\本报记者黄晓波摄)

探秘郭春秧别墅:“糖王”眼光气概的真实注脚

郭春秧61岁时在台湾拍的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邬秀君 黄晓波)我们见识了鼓浪屿上太多华丽体面的建筑。它们是建筑主人最为自豪的资本,也成为他们传奇人生最真实的注脚。

有些建筑,却在岁月的长河中暗自低调。只有当我们深入发掘和书写时,才能发现低调背后的近乎奢华;而它们曾经的主人,更是书写了与琴岛之上其他英豪相似甚至更为传奇的人生。

日光岩下,晃岩路70号的这栋并不为游客所熟知的别墅,恰是一栋充满传奇的别墅。它并没有一个如“菽庄”“容谷”一般好听的名字,知道它的人,都以它曾经的主人名字来称呼它,正是这个如今不被人熟知的建造者,却在他的人生中,书写了一段传奇。

这座别墅被称作郭春秧别墅,它的背后,是被称作一代“糖王”的郭春秧最辉煌和传奇的商业人生!

远渡重洋勤奋进取

成为能与荷兰人竞争的“糖王”

历史有太多惊人的相似。在以往的鼓浪屿往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闽南好男儿,家徒四壁,外出谋生,靠一颗爱拼才会赢的强大心脏,在自我的人生绘本上,画下了壮丽雄浑的画卷。今天故事的主角郭春秧,也是其中之一。

1875年,年仅16岁的郭春秧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梭罗埠谋生。在异域他乡,小小年纪的郭春秧并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只有先投靠在伯父郭河东的制糖厂做学徒。正是这期间对制糖行业的接触和学习,为郭春秧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糖业大佬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以前,华侨在爪哇的制糖业曾有相当的发展,但1870年荷印政府颁布“糖业法”以后,荷兰人建立机器制糖厂,代替落后的手工作坊生产。华侨办的制糖厂,设备陈旧落后,受到排挤,在制糖业的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郭春秧正是在当时这个背景下进入制糖业的。

和众多闽南人一样,郭春秧踏实勤奋,不但聪颖且有很强的进取心,逐渐学会了传统的制糖工艺。出师之后,他勇于创新,不但采用机器制糖工艺,同时还对传统的制糖设备以及煮糖炉灶进行改造,提升了制糖的效率和质量,深受郭河东的赏识,被提拔为经理。他的制糖经验,也逐渐在华侨制糖行业中推广,让原本处于不利境地的其他华侨糖商摆脱了困境。1895年,郭春秧正式接管糖厂。其后,他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扩建制糖厂,更新制糖设备。经过几年的拼搏,郭春秧在制糖业取得傲人成绩,一跃成为“四大糖王”之一。“春秧公司”也继另一“糖王”黄仲涵的“建源公司”之后,成为能与荷兰人竞争的糖业公司之一。

事实上,在郭春秧事业取得成功之后,回报家乡之时,他的人生传奇依旧和制糖分不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其“糖王”称号的实至名归。在东孚乡,他首先投资建立了“华祥公司”,开办水头农场,种植甘蔗、果树,并附设榨糖厂。其后,又在角美的田边、江东的郭洲、海沧的洪坑办了3个农场,大面积垦荒种蔗、种柑橘,附设制糖厂。田边农场附设的糖厂,引进日本设备并机械生产赤砂糖、白糖和冰糖,率先在闽南使用机器生产蔗糖系列产品。

低调奢华 依山而建

别墅揽厦门湾于胸怀,风景佳绝

和众多成功的华侨一样,郭春秧在南洋功成名就之后,回归家乡在鼓浪屿这座华侨豪杰集聚的小岛,建造了一座舒适的别墅。据说,郭春秧是从1919年开始在厦门“行动”的,他最先开设了“大通行”,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随后才在鼓浪屿上进行开发和建设。位于晃岩路70号的别墅,正是在那个时期建造的。

这座三层别墅是藏身于日光岩南麓的半山上,顺山势而建,在建筑上使用大量石材,使得整栋建筑与山体完美融合。别墅的院子里,有近三丈高的红玉兰树,而古榕树据说已经有两百年的树龄。榕树张开的树冠,似乎想把整栋别墅环抱怀中,给人一种误入树屋的错觉。

如果从建筑本身来说,和其他华侨建筑相比,郭春秧别墅并无胜出之处。但正是因为地处日光岩山麓,独拥绝佳的风光,使得这栋别墅有着其他别墅无可比拟的“奢华”。据说,当年站在别墅廊下,只需平视就可揽九龙江入海口、厦门湾于胸怀,前方海中的大小五个担屿、浯屿、猫屿和相邻的青屿,以及远方的烈屿,历历在目,个个在胸,其视野的宽广度是其他别墅不可及的。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站在该别墅一楼仍可俯视鼓浪屿建筑群一排排的红色屋顶。二楼与绿树齐肩,远眺大海。三楼在绿树之上,可平视观海,甚至可览菽庄花园藏海景致,从日出到日落,潮起至潮汐,胜景不腻。事实上,除了留下这栋并不广为人知的老别墅,郭春秧当年对鼓浪屿的建设也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如今,鼓浪屿海底世界后面的锦祥路,低调而安静。可在当年,这条路被郭春秧作为民生商业街开发出来时,直通当时岛上最重要的码头黄家渡,繁华盛况更胜龙头路。据说,取名“锦祥”,也与郭春秧的另一个名号“桢祥”有关。

【人物名片】

郭春秧,出生于1859年,是同安桥头村寮东社(亦称辽东社,今属龙海角美埭头村)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因为家贫,郭春秧只念了几年书便早早辍学。

1875年,年仅16岁的郭春秧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梭罗埠谋生,逐渐成为“四大糖王”之一。1935年,郭春秧病逝于台湾淡水镇,走完了他76年的传奇人生。

【相关】

涉足香港房地产

郭春秧在1930年将事业重心转至香港。事实上,早在1921年他便在香港北角发电厂(今天的城市花园)旁购得10.5亩土地。他填海建店面300间形成的一条新街,被命名为“春秧街”,这成了当时闽南华侨涉足香港房地产业的先导。

“春秧街”如今依旧是香港一条地标街市,风靡一时的游戏《街头霸王2》一个场景内,有块醒目的招牌“厦门肉食公司”,该场景便是以香港春秧街为原型。

1931年后郭春秧在台湾西北部投资开辟茶园,创办制茶厂,随后在淡水镇开设锦茂茶行,在厦门设锦茂茶行分行。当时台北县每年出口茶叶20万箱,郭春秧就占了7万多箱。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