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泉州古城原住民导游爱讲自家故事——

生在文化富矿 宣传泉州有我

国庆中秋长假,古城旅游人数暴增,导游们迎来了最忙碌的工作季。见人见物见生活,泉州古城保护不仅仅针对砖瓦建筑,更呵护了原住民和原住民文化。在古城,有这么一群导游,他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从古城搬走后又坚定回来。他们之中有公务员、医生、教师、自由职业者,讲解风格也丰富多样,有的偏文史,有的爱段子,有人研究考古,有人搜集了满满的民间传说。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在古城故事里,他们有情怀,也有使命感。

如今,随着古城声名渐起,他们当起了古城故事的讲述者,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向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游客说着自家故事,成为古城“活地图”,坚定扛起文化传播、传承的责任,为古城复兴添砖加瓦。

老一辈情怀 “听讲古长大,讲故事是熏陶也是养成”

认识洪泓的人会发现,他的朋友圈尽是和古城文化、景点、历史相关的文章和评论。如果你常去西街走一走,可能会经常遇到他跟一群游客或者热爱泉州历史文化的“粉丝”一起,滔滔不绝讲述着印度教与泉州的起源、开元寺石刻的故事。他的讲解生动又接地气,时不时还与流行段子结合,风趣幽默也容易为年轻人所接受。

他对于古城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大半辈子都在传递这份热爱。“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光,大多是在开元寺度过的。我从小听讲古长大,讲故事是一种熏陶,也是一种养成。”洪泓接待过不少外国学者,包括印度学者来开元寺寻找印度教遗迹。如今,他除了“带团”,还通过朋友圈、参加讲座、培训等各种渠道不遗余力推介古城。

被誉为泉州古城文化讲解“李家班”班主、人称“泉州老李”的李以健,是古城小有名气的民间导游。他出生在鲤城,童年和少年在南平建阳长大,直到成年后才重回故乡。“李以健讲解开元寺,能讲三天三夜。”这一说法在文化讲解传播圈中时常听闻。而李以健说“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能讲的底气,来自几年间对开元寺持续不间断的研究和上千次的探访。

几年间,李以健实地踏勘遍布在泉州各地的国家、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已超过700处,此外还有许多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和古迹,“光照片就拍摄保存了10多万张”。这样的自觉,来源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是对古城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希望把古城的深厚与博大展现给更多人。

新生代感悟 “当地人讲当地事,带着情感和生活体验”

古城的魅力,不仅是老一辈为之倾倒,新生代也不断涌入。古城专职导游杨远彬说自己是“新古城人”,小时候没有住在古城,长大后坚定搬回来工作和生活。“我的大半生都在古城里,讲故事是我的工作,我讲的故事其实就是古城的生活。讲历史,也说着自己的人生。”

“当地人讲当地事,与教科书般解读历史不同,我们会带着更强烈的情感,和在古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其中的人息息相关。”杨远彬的解说深受游客喜爱,不少文化学者点名要他讲解。“我的讲解不单单是靠嘴巴,而是带着眼睛、耳朵、舌头全方位立体讲解。我在讲解时会还原一个四季的泉州,比如开元寺春天有很多樱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春天来开元寺,我就会给大家看图片和视频,让大家了解一年四季的开元寺。”随着不断学习了解,杨远彬对于古城的认知和情感也不断加深,讲的东西也更加深入。“深深觉得古城是一座文化富矿,而我们都是‘文化富二代’,更应该把这些文化财富传承、弘扬下去。”

与杨远彬一样,连赞梅也是一名扎根古城的导游。“从2013年开始就在讲解古城。虽然从小在这里长大,但一开始了解的也很浅显。后来不断去跟家里的老人聊古城故事,去找学者学习古城文化,越来越发现这是一座令人惊喜的古城。我有时会讲一些小时候的故事,或者从老一辈口中听到的故事,游客们也觉得新鲜有趣。”连赞梅说,作为年轻的导游,也是外地游客了解古城的一扇窗口,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我所热爱的家乡,我责无旁贷。”她说。

(记者 殷斯麒)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