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东南网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2020年12月31日上午,在福州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内,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开始接收城市生活垃圾。同时,红庙岭二期填埋场封场。这标志着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福州市率先迈入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提前谋划应对“垃圾围城”问题,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选址红庙岭建设垃圾处理场。福州市传承接力,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建设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经过20多年实践,福州摸索出体系化建设的思路,有规划、成体系、协同化建设产业园区。近3年来,园区相继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危废、餐厨、厨余、大件处理等项目,总投资约42.6亿元。此次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是园区垃圾分类处置的收官项目。

“协同处置项目占地约99.96亩,采用PPP模式建设,设计垃圾处理规模1200吨/日。”福州市城管委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垃圾焚烧项目相比,该项目不仅对标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标准建设,而且理念更先进,垃圾处置集成度更高,是新型的垃圾综合焚烧处置系统。

这一项目,还给园区其他垃圾处理项目提供了“兜底”保障——除了能够处理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外,还协同处置园区内其他项目产出的二级废弃物,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餐厨与厨余的沼渣、大件和园林垃圾的破碎物等。有了它,入园废弃物可真正实现100%无害化、资源化分类处置。

自此,红庙岭园区的垃圾焚烧设计入炉处理能力可达4200吨/日,满足了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加之县区处理能力5200吨/日,相比全市的垃圾产生量8900吨/日还有富余。

作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红庙岭还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比如,厨余垃圾产生的沼气,每年最多可发电4000万千瓦时;废弃物每天可提取粗毛油约30吨,经过生物柴油系统可制成成品油约25.5吨。据介绍,园区每年可节约能耗约6.33万吨标准煤,减排约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新人”上岗,“旧人”也迎来了新生。从1995年建成到2020年12月底,红庙岭通过卫生填埋方式,共处理了福州市各类生活垃圾1400多万吨。接下来,福州市将对当天封场的红庙岭二期填埋场实施覆土复绿和垃圾筛分治理,通过土地资源修复和再生利用,让“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SNK经典IP回归 《合金弹头:战略版》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