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最大养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 员工认养老人

康养中心员工与老人一起切饼迎中秋。

福州新闻网9月1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林春长/文 石美祥/摄)昨日,福州最大的养老机构正式推出新型陪伴服务模式——员工自愿与老人结成“亲情关系”,提供陪聊天解闷、取报纸、帮忙购买物品、陪伴散步锻炼等暖心服务。

员工当爱心“子女”

提供六大类服务

这种新型陪伴服务模式出现在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里面的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昨日,康养中心举办了迎中秋联欢会和团圆午宴,员工、老人及家属欢聚一堂。

活动期间,康养中心向员工正式发起爱心“子女”认养老人的倡议。实际上,该模式已试行一周多,200余名员工全部参与,每人认养2名至3名老人。目前,入住康养中心的400余名老人都有了爱心“子女”。

爱心“子女”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康养中心倡议提供六大类服务:

一是热情打招呼、送祝福,陪老人聊天解闷,帮老人融入集体生活,避免出现孤独情绪;

二是帮老人处理日常生活小事,比如取报纸、打电话、看书阅报、快递取件、购买物品、上下楼梯等;

三是倾听老人心声,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帮助改善服务管理水平;

四是与家属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帮助反馈解决实际困难;

五是在老人生病、过生日或其他需要亲人帮助、关心时,积极陪伴、照顾;

六是陪老人散步锻炼,引导老人参加各类才艺拓展活动,帮助老人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子女”嘘寒问暖

老人不当“宅人”

这份倡议得到了家属们的支持。在住老人家属李先生认为,康养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在全市首屈一指。由于工作忙碌,自己不能常来看望老人,由爱心“子女”提供更细致的日常照护,他更加放心了。

有了爱心“子女”,老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王依姆今年89岁,子女都在外地。她说康养中心活动内容丰富,护工照顾得也很细致,但老人还是更喜欢“宅”在楼上,话也不多。如今爱心“子女”经常嘘寒问暖,陪着聊天或下楼散步,她的心里话也有了倾听者,一些需求很快就能得到满足。

据了解,这种爱心“子女”服务模式是我市养老行业的创新之举,有望为我市养老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发挥一定的指引作用。

记者了解到,福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是福建省“公建民营”养老示范项目,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养老机构,由福州市财政投资兴建,占地面积38.67亩,总建筑面积36459平方米,设置床位1350张,内设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和国德老年医院。福利中心于今年5月正式开业。

责任编辑:李牧晨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