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文化队伍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是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基本前提。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福州市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开展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便捷、自主地享受文化“盛宴”。

在晋安区鼓山镇前屿村,6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站,每天都被各种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清晨,村民来到中心前的空地上耍剑、打太极拳;不到9点,“激情广场”团队汇聚到这里的舞厅开始“练嗓”、跳舞;下午2点,下棋、打球、练琴、看书的队伍陆续进场……直到晚上9点,人们才逐渐散去。

“我们现以‘激情广场’为主打品牌,我们还为此新添置了专业的音响设备。”前屿村党委书记王宗利说,群众文化要以活动为载体,更要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活动的开展,就是要让活动‘火’起来,让文化‘动’起来”。

活动为宴 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鼓楼区的温泉公园内,总是会准时响起阵阵合唱声,风雨无阻。歌声来自“湖畔之声”合唱团,这是一支群众合唱社会文化队伍,它开创了福州激情广场文化的先河。自2004年成立至今,这支队伍已由单一的合唱队发展出伞技队、舞蹈队等“支队”,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至二三百人。

“湖畔之声”的发展就像整个福州市激情广场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早年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歌咏活动,常年参加活动的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项目。去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更是通过文化部考核验收,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享有盛名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同样是福州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缩影。为了让市民更好、更均衡地享受到文化大餐,福州市广开“宴席”,每年开展基层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400多场次。以这些活动为载体,福州打造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品牌,仅市级文化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就已创立了“八大品牌”。此外,福清市的石竹山梦文化节、台江区的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项目,都已成为榕城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是福州近年来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火力”,也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活动模式。当一批批拥有福州特色文化“名片”的产品相继“出世”,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随之增强,自觉加入到文化品牌塑造的队伍中去,从而丰富和提升福州的城市内涵和文化影响力。

活动为使 文体活动更加热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文化交往愈发频繁,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政治交流,从而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的格局。而福州,正以无数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推动海峡两岸、国际间的交往互动,让文明互鉴,艺术相通。

今年,马尾魁岐小学棒球社的指导老师陈士栋有些忙碌。原来,他正带着15名球社学员加大训练强度,为一场意义非凡的友谊赛作最后的准备。

5月,陈士栋带着去年刚组建的这支队伍,前往马祖进行交流比赛。这场活动,也是今年两马体育联合赛中的一个新项目。据了解,2015年组建的两马童声合唱团,也将作为其中一个文化表演团队,同期赴马祖进行展演。

“我们的活动不仅仅是一场聚会,还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努力增加活动内容和频率,将两岸文化交流变为常态化。”马尾区文体局局长黄文斐说,两马体育联合赛至今已有12届历史,每年都会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打造新的项目或特色。

此外,随着两马童声合唱团、海峡两岸剪纸展等活动相继展开,两岸文化交流热潮涌动。“今年,我们还打算将去年首创20余场的马尾区全民健身活动,向马祖延伸,邀请对岸居民一起来参与。”黄文斐说。

两岸文化,同源一脉。近年来,福州市将公共文化建设与两岸文化交流有机结合,构建了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对台文化交流平台,每年都有大批台胞踊跃参与。

今年2月9日,2017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花海公园热闹开幕。活动汇集了上百个民俗文化项目,参与的现场演员近1000人,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丰盛的两岸民俗文化饕餮盛宴。本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延续往届传统,立足福建台湾的地理优势,着重引入海峡元素,向福州市民展现丰富多彩、一脉同源的台湾传统文化,彰显心相系、血相融的两岸骨肉亲情与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不久前印发的《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文化开放新格局。办好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论坛、博览会、艺术节、旅游节、电影节等重大活动,努力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盛会。继续办好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宗鹤拳武术文化节、石竹山梦文化节、闽王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活动为薪 燃文化传承之火

有人说,文化活动,可以让文化传承走得更远。群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发展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宋代理学家朱熹和他的学生,曾在福州地区曾办过不少书院,有据可查的就达11所之多。当时,福州还是闻名全国的理学中心。晋安区王庄街道的古建筑“讲堂圣境”,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也是老福州们口口相传的“讲堂前”。

基于此,晋安区王庄街道去年试点推出了“百姓讲堂”活动,利用地缘特殊性,借此打响自身的特色的品牌文化。他们请来一些名家,将朱子文化结合一些时事政治,以及党和政府的阶段工作重点,编排成歌舞、小品、书法、竞答等形式,展现给老百姓。

“一些传统文化和政策理论,如果直接传播,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我们采取的表达方式浅显易懂,更贴近群体的多层次需求。”王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叶飞彬说,开展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要多花心思去创新活动形式,才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像“百姓讲堂”这样的文化活动形式,福州还有很多。随着《福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和奖励办法》《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评奖办法》相继出台,福州市借势建立了文化创作题材库。近年来,新创剧目(节目)300多个,演出6000多场。其中有90多个在省级以上文艺赛事中获奖,30多个在全国获奖。同时,在闽剧、评话、伬艺、电视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福州特色的精品力作,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福州的文化活动充满着“动感”,它以习俗节庆为纽带,以文化经典为依托,立足群众,面向全社会,以自己独特又具有兼容性的魅力,影响海内外,也影响了下一代的文化传播者,做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文化安民和文化强民,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牧晨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三争三领赛风采·健康生活向未来”20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