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三)高中版

一、备课

1.精准把握课标教材。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明确课程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各年级间教材的衔接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2.有效开展备课活动。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倡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意识。建立健全研讨机制,确定主题和主备人,注重以老带新,发挥集体智慧,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学情研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编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考查考试、实践教学等活动。个人备课要在学期、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凸显个性化教学风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校情、学情实际出发,避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或内容过深、过偏。要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及时反思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3.精心做好教学设计。鼓励运用大数据做好学情分析,聚焦学生素养发展,确定单元目标、重难点,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严禁无备课教学。入职五年内的新教师应撰写详细教案。内容包括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备学情(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基础、可能的认知障碍等)。要充分体现学科课程教学的育人维度,倡导立足单元整体规划下的课时教学设计,建构系统化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主题下的系列化教学资源。要强化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在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现学科思想方法。

二、上课

4.规范做好课前准备。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准备上课所需教具学具,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服饰得体,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负面情绪。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5.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追求学科育人实效。

6.精心营造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尊重个性和差异,正确引导,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及时反馈和回应学生疑惑,促进思维生成和提升。

7.注重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的项目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思考、创造的能力和多跨度的综合视野,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有机融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未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不得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方式代替学生动手实验,注重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技能学科要通过浸入式体验,重点关注学生的技能习得。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与学方式,开发建设线上课程,优化融通线上线下教与学成效互补。

8.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要注重社会大课堂与学科小课堂的有机融通,基于实际生产生活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科任务,聚焦问题解决,合理安排探究活动、实验活动、阅读活动、交流展示等,并及时跟进指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每节课间督促学生走出教室适当运动放松、不拖课。

三、作业

9.精准设计有效作业。作业设计要结合单元整体规划,基于课时学习内容,形成系列化、层次性作业任务。要彰显作业的学科特质,在学科作业任务中融入育人角度的挖掘,凸显学科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爱劳动勤锻炼良好品质。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做到统编与校本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视听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个体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完成相结合。要控制作业量与作业难度,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积极开发校本作业。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阅读、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10.及时批改全面反馈。作业应及时批改、有效反馈,加强面批讲解。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批语要有激励性和指导性,对学习困难学生应加强针对性面批指导。要及时评讲并督促学生有效订正,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并作归因分析,及时调整教学。

四、辅导

11.有效加强分层指导。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设计分层指导措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关爱帮扶要采用个别辅导与群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案,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信心。对学有余力或有特长的学生,要设计适当拓展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探究和完成过程中运用高阶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12.主动开展第二课堂。学校应综合考量学生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结合自身特长,主动承担设计并实施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工作。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主动关注当前人工智能科技领域,挖掘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评价

13.注重全过程评价。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要求的同时,考察学生的日常课程参与、课堂表现情况等过程性指标;探索增值评价,关注任教班级或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程度。

14.规范考试评价要求。准确把握高中各学科学业质量内涵和水平,明确评价目的,丰富评价方式,合理安排测试、考试频次,不简单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对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考试后要及时、认真、客观地做好阅卷工作,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做好跟进讲评。

15.积极推进综合评价。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发展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德智体美劳评价办法,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质。

六、教研

16.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同学科听课节数每学期不少于12节,并做好听课记录和评议要点。听评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并结合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促进提升。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

17.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教案要体现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后记。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案设计、教学组织、作业设计、考试评价、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方向,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和特色。

18.主动参与教学研修。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方式,落实常态化教学研修制度,教师原则上每周应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应参加一次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教师要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定期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外教科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主题教研活动,以及综合学科跨学科教研活动,更新知识结构,开展研究实践,善于将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炼上升为有价值的教科研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形成教科研成果,提升专业水平。教研组要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设计符合校情的系列化研讨主题,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暖心服务助力在闽台胞融入“新家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