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二)初中版

一、备课

1.精准把握课标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把握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坚持素养导向,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贯穿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读初中阶段全套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各年级间教材的衔接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2.有效开展备课活动。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做到每次都有确定的主题和主备人,建立健全研讨机制,注重以老带新,发挥集体智慧,做好相关记录。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意识。合理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强化学期与单元整体备课,列出教学进度表,安排好考查考试、实践教学等活动。

3.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树立单元整体备课意识,以项目式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用心设计并撰写教案,严禁无备课教学。入职五年内的新教师应撰写详细教案。教法应体现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学法应体现学生主体,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学科实践,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问题导向性和层次性;推动综合学习,加强学科间的内在关联。

二、上课

4.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候课,准备上课所需要教具学具,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不迟到。上课铃响与学生相互问好后,开始教学活动,不提前上课。服饰得体,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负面情绪。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5.突出学科育人价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落实课程理念,推进“五育”融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落实学科德育要求,提高学科育人实效。

6.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避免“满堂灌”式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思考、创造的能力和多跨度的综合视野。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有机融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未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针对初中生部分学科存在的分化现象,要充分尊重学情差异,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7.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落实课程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尊重个性和差异,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互动、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及时反馈或回应学生疑惑,合理安排阅读、讨论、练习、实验等学习活动。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应精心设计、开展好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拓展创新,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每节课间督促学生走出教室适当运动放松、不拖课。

三、作业

8.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增强课堂教学中作业辅助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书面作业及实践活动类作业,探索跨学科实践作业,积极开发校本作业,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学校应统筹各学科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9.加强作业指导反馈。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四、辅导

10.有效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个别化指导和培养。要关爱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树立信心。践行全纳教育理念,特别关注融合教育对象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健全完善辅导教师个别帮扶制度。对学有余力或有特长的学生要提供适当拓展性学习任务和发挥特长的空间,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1.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指导,教师可结合自身特长指导开展艺术、体育、劳动、科技、文学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及课后服务,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挖掘学生的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评价

12.规范运用日常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丰富评价形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手册、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生成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等功能。

13.严格规范考试评价。立足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倾向。严格按照规定组织考试,不得以测试、测验等名义变相组织考试。不得向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正确认识测试的诊断功能,完善体育、艺术等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途径,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注重对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教学考有机衔接,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

14.不断探索增值评价。不简单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探索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发展量表,科学、直观地呈现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延时性、成长性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和增长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矫正、自我提升。

15.积极推进综合评价。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手段和工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系统性,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教研

16.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并写好听课记录和评议记录。听评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并结合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促进提升。鼓励老教师与新教师互相听评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

17.认真落实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后记。要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作业设计、考试评价、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方向,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和特色。

18.积极参加教学研修。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方式,落实常态化教学研修制度,教师原则上每周应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应参加一次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教师要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定期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外教科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主题教研活动以及综合学科、跨学科教研活动,更新知识结构,开展研究实践,善于将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炼上升为有价值的教科研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形成教科研成果,提升专业水平。教研组要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设计符合校情的系列化研讨主题,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暖心服务助力在闽台胞融入“新家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