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附件

福建省普通中小学日常教学基本规范(试行)

(一)小学版

一、备课

1.把握课标教材。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通读本学科全套教材,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以及各年级间教材的衔接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

2.开展备课活动。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建立健全研讨机制,确定主题和主备人,注重以老带新,发挥集体智慧,做好相关记录。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意识,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学情研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编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考查考试、实践教学等活动。

3.做好教学设计。树立单元整体备课意识,以项目式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用心设计并撰写教案,严禁无备课教学。入职五年内的新教师应撰写详细教案。要确定单元目标、重难点,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具准备、课堂练习、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做到规范、简洁、实用。

二、上课

4.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响时教师应在教室门口候课,查看学生上课准备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做好课前各项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不带负面情绪,不提前上课。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5.凸显育人价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落实课程理念,推进“五育”融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落实学科德育要求,提高学科育人实效。

6.改变教学方式。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的项目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思考、创造的能力和多跨度的综合视野,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充分创建和利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综合应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不得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方式代替学生动手实验,注重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技能学科要通过浸入式体验,重点关注学生的技能习得。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课程要注重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学设计与语言组织,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小幼科学衔接。

7.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尊重个性和差异,正确引导,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思维提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精度、效益。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互动、探究学习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讨论、练习、实验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或回应学生的疑惑。

8.规范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电子产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未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小学低年级严格按规定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传播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每节课间督促学生走出教室适当运动放松、不拖课。

三、作业

9.科学设计作业。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根据“双减”要求和学科特点科学布置听、说、读、写、算等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手工、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实践性作业,做到书面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视听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个体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完成相结合。书面作业要求学生书写美观、纸面干净、格式规范。根据学科课标要求控制作业难度,关注差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积极开发校本作业。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指导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孩子持续学习、阅读、实践等,但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倡导布置适量亲子实践互动作业。

10.及时批阅反馈。作业应及时批改、有效反馈,加强面批讲解。批改符号规范、统一。基础性作业和重点类作业应全批全改,及时评讲、督促学生有效订正,并视情况做好二次批改订正,对学习困难学生应加强针对性面批指导。作业评价倡导等级与指导性、激励性评价结合。

11.严控作业总量。统筹各学科作业、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并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四、辅导

12.加强分类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家校协同配合,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业基础,加强个别化指导和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针对性辅导方案,补缺补漏,加强学情指导,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树立信心。为学有余力或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适当拓展性学习任务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践行全纳教育理念,重视关爱残障学生,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资源,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提供专业支持,提高融合教育成效。

13.重视社团实践。教师应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教师可结合自身特长指导开展体育、艺术、文学、科技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改革育人模式,创新适应未来。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自然观察、科学探究、参观研学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评价

14.规范日常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丰富评价形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手册、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生成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和发展等功能。

15.规范考试评价。严格按规定组织考试,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名义变相组织考试,不得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考试。考试命题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做好考试组织、阅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选用等工作,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教学考有机衔接,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

16.探索增值评价。不简单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探索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发展量表,科学、直观地呈现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延时性、成长性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和增长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矫正、自我提升。

17.推进综合评价。落实“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以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和国家人才要求的变化,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手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系统性。

六、教研

18.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并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听评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并结合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促进提升。

19.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教案要体现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后记。要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作业设计、考试评价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方向,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和特色。

20.潜心教学研修。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方式,落实常态化教学研修制度,教师原则上每周应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应参加一次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教师要立足提高自身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能力,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定期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外教科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主题教研活动,更新知识结构,开展研究实践,善于将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提炼上升为有价值的教科研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形成教科研成果,提升专业水平。教研组要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设计符合校情的系列化研讨主题,加强作业研究和高质量课堂教学研究,强化跨学科综合教研,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暖心服务助力在闽台胞融入“新家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