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时隔3年,继《郑成功》之后,南安市高甲戏剧团又将推出新戏——《清客》。昨日,记者来到剧团,观看新戏第一次落地排练。

据了解,这一出好戏将参加泉州第33届戏剧会演、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

闭关一个月排演新戏

一大早,南安市高甲戏剧院内,传出了悠扬的音乐声,懂行的人仔细听,还能辨认出南琵琶、洞箫、二弦、扬琴、大提琴等10多种乐器。“光听音乐,就是一种享受。”这是记者采访前的第一感受。

戏台上,有两拨人正在忙碌着。一拨是乐器组,正在和音,“我觉得鼓声从这里切入会更好,我们试一遍”。果然,调整之后,演奏效果更佳,鼓手重新记录了一下曲谱。另一拨是演员组,几名演员正拿着剧本,一唱一和对词,一旁的老师傅时不时纠正年轻演员的唱腔。这是第一次落地排练,只有“唱”和“念”,没有“做”和“打”。

“两边各自磨合好,就马上进入立体排演。”台下,南安市高甲戏剧团团长张芳颂告诉记者,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新戏已经确定了要参加泉州第33届戏剧会演,同时作为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的参演剧目。”

在这一个月里,剧团所有人都要“闭关”。“推掉了20多场演出,直接损失了20多万元。”损失不小,但张芳颂认为这都是值得的。因为不管是泉州市,还是全省的戏剧会演,每3年一届,为的就是检验省内专业剧团是否出人、出戏、出精品。“参加会演的,只能是新戏,不能是已有的。”

浸淫高甲戏几十年的张芳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艺人,他对剧场艺术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这一个月里,没有演出,但比演出更辛苦。所有人都要泡在剧场里,上午、下午、晚上,不停排练、磨合。”他说,舞台上,不管是灯光、音乐、道具,还是表演,多种艺术手段的高度中和才能呈现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

3年前,高甲戏《郑成功》参加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拿下了3个单项银奖、2个铜奖。“希望这次也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张芳颂说。

讲述南音传奇故事

新戏《清客》,取自“御前清客”,脱胎于南音界世代流传的故事。

根据传说及后人考证,清朝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为了修纂音律,编纂《律吕正义》等书,下旨在畅春园立音乐馆,招揽全国音乐高级人才。福建泉州人李光地当时是宰相,全权负责此事,于是驰书泉州知府,知府从晋江、惠安、南安等地选出5位南音高手,进京为康熙表演。而康熙越听越有兴趣,甚至打算将这五人留在京城做乐官。

没想到,5位南音名师只爱南音,不想为官。于是,他们刻意为康熙演奏了一首南音名曲——《百鸟归巢》,表现出鸟儿倦飞,想要回到巢里之意。康熙听懂了南音乐师的寓意,并不勉强,还题下了“御前清客,五少芳贤”的匾额,同时把宫廷的宫灯和黄凉伞送给这些南音乐师。“如今,一些南音表演中,背景仍保留着黄凉伞、宫灯,及‘御前清客’的题字。”张芳颂说。

而在戏剧《清客》中,为了加强戏剧冲突,让整出戏更为精彩,张芳颂加入了自己构想的情节,例如北方大臣反对南音入乐典体现文化冲突等元素。

新戏不仅脱胎于南音的传说,还融入了很多南音名曲,例如故事中提到的《梅花操》《百鸟归巢》等。“这些乐谱世代流传,是非常经典的乐谱,曲调动人,因此整出戏里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张芳颂说。

剧本8年6次修改

传奇、诗化、清新、流畅,这8个字,是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和学者在研讨完剧本后写下的评价。而好评的背后,是8年里6次改稿。

早年,张芳颂在一本《南蛮魂》的书中看到了关于南音的故事,产生了将其改编成高甲戏的念头。2011年,剧本的初稿完成了。作为国家一级编剧,张芳颂的作品受到了来自泉州市、省有关部门的关注。初稿完成后,泉州市文化局戏剧研究所还专门召开剧本研讨会,让各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其间共经历6次修改,直至今年才正式落地排演。

“《清客》的艺术难度比《郑成功》的还大,非常考验表演功夫。”张芳颂说,在大众印象中,高甲戏是阳刚大气的武戏,而剧本清新诗化,“要用高甲剧种来演绎南音故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当然,张芳颂也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以情感人。

这几年,每到戏剧会演前,省、泉州市有关部门都会打电话询问张芳颂:“《清客》要排演了吗?”张芳颂每次都回答:“火候还不到。”

这一次,火候总算到了。(记者苏明明)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